仿鲍鱼壳微结构中远红外反射特性测试与仿真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红外隐身材料作为主要手段却存在诸多弊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结构色,利用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达到在特定波长范围的较高反射率,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实现红外隐身,利用仿生技术模拟生物结构为红外隐身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利用鲍鱼壳珍珠层的微观结构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引入入射波并构筑边界条件,模拟结构在中远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使用Comsol的波动光学模块完成了鲍鱼壳珍珠层局部结构的模拟,与鲍鱼壳的光学表征峰位相一致。在进一步研究结构参数的影响过程中,引入了层数、间距、层厚、周期、折射率等概念,层数和A层折射率有助于反射率和峰宽的提高,间距和B层折射率则与之相反,层厚和周期的影响更为复杂,但整体规律符合预期。最终确定了较佳结构模型的取值范围为42层无间距A层折射率为2、B层折射率为1、层厚和周期分别控制在0.5μm-1.5μm及5.5μm以内的结构。在该范围内对层厚和周期进一步细化,在多次模拟和计算后,确定了结构为40层砖泥结构,其中的A层厚1.17μm折射率2,B层厚2μm,填充空气折射率为1。根据模型参数的设置,运用冷冻干燥技术完成具体结构的建立,以完成对数学模型红外隐身效果的验证。在不同材料确定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微观结构与确定模型的参数关系,确定选用质量分数10%的聚乙烯醇配制溶液,经过5次重复冻结—解冻的预冻过程形成水凝胶,在后续的冻干过程中形成与数学模型相似的层状结构。该结构在中远红外反射比的测试中在4-6μm存在反射率峰值,验证了红外隐身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马齿苋中抗炎和免疫调节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Sybyl-X 2.0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进行分子对接;根据Lipinski五规则,使用Schrodinger的QikProp模块进行类药性预筛选评估;最后使用pkCSM预测所研究化合物的药动学特性。结果:最终从71个化合物中筛选出7个对S100A8/S100A9毒性最小、药理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分别是:化合物40(o
近些年海上资源开采逐渐由浅海向深海发展,传统导管架式与自升式海洋平台无法满足深海资源开发的工程需要,浮式海洋平台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包括张力腿平台与半潜式平台等。这些海洋平台的支撑结构往往由多根立柱构成,这些支撑柱体彼此相距较近,相互间水动力影响较强,在特定的波浪条件下立柱之间将出现准陷波现象。准陷波现象发生时大量的入射波浪滞留在结构周围,柱群内侧流体发生共振运动,且在波浪的多次反射作用下,平台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对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天然气资源大多远离资源消耗区,因此实现高效、安全的天然气储运技术将是未来天然气工业研究的重点。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凭借安全、经济和技术可靠性的优势有望成为天然气储运行业的最佳选择。虽然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有着较为可观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合物生成过程缓慢等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四氢呋喃-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预测模型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轻质高强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受贝壳片层状结构启发设计的Al/Ti叠层复合材料应运而生。Al/Ti叠层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的优点,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在航空航天、装甲防护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却受限于其中金属间化合物Al3Ti的室温脆性,导致Al/Ti叠层复合材料的韧性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真空热压法分别制备了B4C薄片(B4Cs)增强
[目的]通过分析劳动力在外流过程中能否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以及研究提升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的影响,为未来相对贫困的治理提供借鉴。[方法]基于代际传递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通过构建AlKire-Foster模型,测度我国劳动力外流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Logit模型研究劳动力外流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最后采用列联表分析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我国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然而,水合物开采过程会造成储层胶结结构破坏,储层承载力降低,进而可能诱发井筒失稳、海底滑坡以及甲烷气体泄漏等工程地质灾害。阐明水合物储层力学特性是评价开采过程储层稳定性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开展了南海含水合物沉积物剪切和蠕变特性实验研究,阐明了其强度和变形规律,以期为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安全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首先,测
钢悬链线立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立管,它具有造价低,对浮体运动的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便快捷,并且可以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中运作等优点,所以,钢悬链线立管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和重视。钢悬链线立管一部分在水中形成悬垂的姿态,另一部分浅埋在土中,两部分连接的部分称为“触地点”,钢悬链线立管在触地区的管土相互作用是预测管道疲劳寿命的关键。目前存在三种主要的管土相互作用的模型:Randolph和Qu
为保障石油天然气运输安全,我国展开了针对油气管道视频、图像、雷达等各类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然而现阶段油气管道数据的管理组织方式刻板繁琐,存在数据管理低效,再利用困难,数据关系分析、历史追溯操作繁琐等问题。应中石化大连研究院需求,本文旨在开发一个满足自动化数据注入、数据清洗、数据质量分析需求,并提供风险数据分析和定制化检索服务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数据管理分析系统。本文的重点在于将知识图谱概念与油气管道数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晶体化合物,广泛赋存于永久冻土区和海底沉积物内,是未来重要的天然气来源。多孔介质是自然界水合物赋存区域的主体,其控制水合物在表面的聚集能力和传质系数进而影响水合物生成。探明多孔介质内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是揭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生成的前提与基础,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定性、定量阐明多孔介质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特性及其影响机制。由于水合物生成在时间上是一个先成核后生长的
煤热解耦合化学链气化系统,是结合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技术而提出的一种联产焦油和合成气的固体燃料化学链气化耦合工艺,该系统通过载氧体循环为煤热解提供热量,煤热解半焦与含酚废水作为化学链气化的原料和气化剂,实现了煤炭的梯级转化与能量高效利用。本文针对耦合系统核心反应单元——煤焦化学链气化单元,从热力学可行性分析、工艺条件优化以及Fe基复合载氧体的制备与测试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1)通过热力学软件对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