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粘土流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n20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在土工计算中作用至关重要。实际工程中,土体的变形很复杂,为了分析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现在已经发展出很多理论,不过各有其优缺点。比如著名的修正剑桥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土体的弹塑性,但不能考虑流变特性。考-黄模型虽然考虑了粘弹塑性,能反映土体的流变性,但是塑性的考虑过于简单,仅仅适用于理想塑性材料。往往某些淤泥质土、超软粘土,其压缩性高、强度低、含水量高、灵敏度高,具有较显著的流变特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同时,对土体变性和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建立能够如实反映土体粘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国家投资建设了许多重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高速公路,地铁工程等等,由于大型工程涉及的地质条件会复杂些,往往会遇到软弱地基,由于工程的重要性,对于变形的控制要比一般工程严格一些。本文在粘弹、粘塑性本构模型辨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流变资料,建立新的本构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拟合。通过有限元对某工程进行计算,结果显示,采用新建模型计算与实测值较吻合,说明模型合理,值得推广。具体作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软粘土的流变特性,新建模型并推导流变本构方程。2.针对新建模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试验资料。3.对阜宁芦杨地龙工地进行工后沉降计算,测试新建模型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双坡板架屋盖试验研究"这一课题,从双坡板架屋盖形式的确定、材料的选配和一榀足尺比例的屋盖试件的制作,以及根据初步研究设计的屋盖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是岩土地震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但由于模型的复杂性,很难利用解析法求解实际问题。解析法常常仅局限于非常简单的、通过各种各样假定使之简化了的情况,对于
该文在学习并掌握新规范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和轴向受力构件探讨新规范主要内容的变化.针对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文中重
该文对日本《预弯组合梁设计施工指南》(简称《指南》)中预弯组合梁的弹性计算方法进行了解析.重点以变应力状态的Dischinger方程为基础,详细解析了由于收缩、徐变等时效因素
再生核质点法(Reproducing Kernel Particle Method,RKPM)作为无网格方法之一,不但具有一般无网格方法的特点,而且具有其它无网格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变时-频特性、多分辨率
本文尝试了在各行各业运用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建筑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文中首先分析总结了前人在粘钢及粘碳纤维加固等方面的理论技术成果,再在原有BP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
该论文对MBR中利用旋转流降低膜面污染、提高膜通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对旋流式MBR中有机物降解和微生物增长间的关系和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以及膜清洗方法
该文应用从方形、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拄试验中剥离出的钢材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并考虑了受加卸载作用的影响,利用C语言编制了非线性数值计算程序,对方形、矩形钢
本研究基于线性滤波法,结合四个风力等级,通过MATLAB编程,获得空间相关的脉动风速时程,并施加在CFX的风场的入口条件中,实现脉动风场的建立。采用植物分形理论,以山东省东营市人工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是利用计算机对教学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存储、处理和多形态呈现的功能来支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