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城镇失业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1949-2005)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视角,纵向地研究新中国城镇失业保障制度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史,力图探究各阶段上的制度模式、结构和特点、变迁动因、历史背景以及失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多层面关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期能在理论上对我国传统失业保障制度进行反思,为构建我国新型的失业保障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更好地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导论”主要阐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城镇失业保障问题,既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关乎民生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虽然关于失业保障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更多的是从横向来研究,在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对失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进行历史的考察则为鲜见。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于:从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视角,纵向地研究新中国城镇失业保障制度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史,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失业保障制度进行反思,以期能为建立根植于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失业保障制度体系提供重要借鉴,并推动和促进社会保障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方法论的创新。(2)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释。本文所采用的失业定义主要强调三个因素:在特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岗位(包括原来有工作岗位而中途丧失的、新增劳动力等待就业机会的)、正在寻找工作。而反失业措施则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失业保险、失业救济等方面。其中,失业预防包括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对企业解雇的约束,以及对在岗人员实施培训等措施;失业补救有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创造。失业保障制度定义为:国家通过立法管制实行的,有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及精神帮助,以及其他一切反失业措施的运用的制度。(3)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本文主要运用纵向的、动态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为背景,考察我国建国五十多年来城镇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各阶段上的制度模式、结构和特点、制度变迁动因。运用社会政策分析和评估的一般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当时的就业保障及反失业政策的操作和运行进行考察,以期对政策效果及制度特点与绩效做出客观评价。 第一章,“建国初期的城镇失业保障制度(1949-1956)”,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经济背景(包括失业构成)、失业保障制度结构、制度特点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既有长年战争破坏造成的经济衰退所导致的就业岗位减少等社会经济不发展的原因,也有新旧政权交替和社会变革等临时性因素的影响。由于传统经济理论对马克思的普遍就业理论的曲解,人民政府便把“消灭失业”和“人人都有工作”作为企事业管理目标和就业发展战略目标,试图以发展国民经济、就业安置、失业预防以及失业救济等反失业措施来解决400万失业大军的生活和就业问题。这一时期的失业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较好的处理了城镇内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第二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反失业措施(1957-1978)”,分别对十年探索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及后两年的失业保障工作进行论述,并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关联模式”的失业保障制度的形成、结构及特点、制度变迁的动因作进一步阐释。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出现两次大的转折。十年探索前期,城镇大规模招工,造成城市人口猛增超过国力,进而导致城镇精简职工,“释放”出大批失业人员;“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经济秩序严重混乱,生产中断,运输阻塞,国民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财政赤字,工商业停滞,给国民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破坏。加上招生制度被破坏,城市失业及相关问题再次急剧严重起来。对此,人民政府以将城镇劳动力引向农村安置就业为主渠道,辅之以计划生育政策来预防和控制失业,并确立起了相应于固定工制度的城镇职工工资、福利、就业“三位一体”的保障制度。这套低工资、多福利的就业保障制度具有非效率性、非公平性和非社会性的特点。 第三章,“转轨时期现代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79-2005)”,主要对我国经济转轨以来国民经济和失业状况以及现代失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进行了论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单位一国家保障制,使得国家对职工的保障功能弱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破产法的实施,民工潮的涌起,城镇职工下岗现象日益严重。人民政府逐渐意识并正视了失业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现实,从而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逐渐探索并初步建立起集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失业预防、再就业辅助(失业补救)等于一体的现代失业保障制度,开始与国际模式接轨。 第四章,“对新中国城镇失业保障制度的反思与前瞻”,主要对我国不同阶段的失业保障制度模式做出经济学阐释,并对我国失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模式与策略选择给出建议。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国家安置+社会救助制度模式-→国家+企业保障模式-→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担的现代失业保障制度模式。用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就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失业保障制度模式对原有模式的替代过程,是一种失业保障制度的正式规则在其整个制度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现代失业保障制度目标模式的完善应本着效率优先、增进公平、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标本兼治、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以“就业促进”为导向,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综合失业预防、失业保险与救济的就业保障体系,强化和提升职业培训水平,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统筹解决失业与就业问题。既注重保障已失业者的起码生活,更重视就业者的职业安定,防止失业长期化,并积极促进再就业。可以说,其基本着眼点放在使职工的职业保持安定方面。因此,在战略层面上,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完善现代失业保障制度,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其他文献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步出“试探期”,跨入“发展期”,对中国开始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将我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之中,制定在华投资的长期性战略。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对跨国公司
中学政治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实现了教学优化,提高了学习效率。电化教学的作用如下:充分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生情趣;提供感性材料,扩大感知领域;缩短时空距离,增强教学表现;优化教学结
烟花爆竹“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它既是喜庆的娱乐产品,又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爆炸品.因此,燃放烟花爆竹从选购环节开始就要注意,确保安全.rn购买正规产品r
期刊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而又卓有成就的诗人,其“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于通过景物之间的空间方位,经营布局,多角度观照,达到写景层次分明
网络时代,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作为最经济最迅速的信息传送手段,不论是在公共事务交流还是私人之间往来都被广泛应用.自从1996年中国出现第一个关于电子证据的民事诉讼案件
重庆市丰都县人口计生委实施“555”工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实现了连续14年无党纪政纪违法案件的骄人成绩。 The Fengdu County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summer in Macao, a coastal cit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n China. Morphology, siz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mixing
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历史已经证实,在现代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必须走向跨国经营。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企业并购
现在的中职学校的生源,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一是教师要清楚效率指标;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三是要改变课堂方
【目的】百粒重是大豆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它不仅是产量构成因子之一,也是重要的品质性状,不同用途对百粒重有着不同要求。通过连锁分析定位大豆百粒重QTL,获得连锁标记,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