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式应答设备在高速条件下的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铁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为此铁道部门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 CTCS)。而应答器作为CTCS的关键设备,支撑着机车的正常运行。因此应答器系统的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但国内关于应答器系统研究的文献甚少。本文正是基于此选题,从理论,仿真,实测三个环节研究高速条件下的应答器的性能,为铁路建设服务。本文首先深入的研究了点式应答器以及车载应答器传输设备(Balise Transmission Module, BTM)的工作原理、传输接口、功能以及应答器的报文格式。由于应答器与BTM的通信是高频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系统在铁路建设上的应用,因此还必须对RFID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点式应答器和BTM通信的研究关键是点式应答器的空中接口,需要以天线理论以及天线之间的耦合理论为基础。本文以实际应答器出发,抽象出来矩形薄片天线的模型,然后理论推导出矩形薄片天线近场磁场的计算公式以及耦合度计算公式。再加之矩形薄片的天线理论,阻抗匹配理论之后仿真出来谐振频率4.23MHz,1MHz-10dB阻抗带宽的应答器天线,在此基础上仿真得到了应答器天线与BTM天线之间的耦合度以及两天线的最大作用距离,并在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中得到了印证。点式应答器的高速特性就是在高速条件下应答器与BTM数据传输的特性,由此本文分析出来了影响高速特性四个因素:多普勒频移、天线谐振点漂移、应答器动态作用距离以及噪声干扰。在此基础上定量的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天线谐振点漂移、应答器动态作用距离的影响。得出结论:多普勒频移、谐振点漂移、动态作用距离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符合应答器规范的。最后本文分析噪声影响。首先研究频移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信道模型的调制、噪声、解调过程。然后在京津城际高铁实测的基础上评估FSK信道模型中的噪声干扰,将噪声分为两类:来源于轨道电流噪声、空间电磁杂散噪声的同相区域噪声;来源于励磁涌流现象的过分相噪声。同相区域噪声非常小,不会对应答器的信号传输产生影响,但是过分相区域噪声则不然,所以我们在实测中主要讨论过分相噪声的影响。提取实测噪声拟合出来过分相噪声,并以实测信噪比为基础,在FSK信道模型里进行仿真。得到结论:过分相区域是应答器最容易出现“丢点”的区域。由此本文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1)让过分相后的第一个应答器再远离分相连接点100到200米。2)在过分相后的第二个应答器必须包含核对过分相的报文。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图像方向特征信息和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提出了一种零水印算法。并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Shearlet域方向子带系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对提取方向性特征系数的方法进行了
模仿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但不是成功的终点,学习和探索之路依然漫长。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已过中场,主流自主品牌企业也度过了依靠克隆的原始阶段生存期,进入了需要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
随着国外移动多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国内三网融合进一步加快、云媒体热点持续增多,以移动多媒体为主体的全媒体服务逐渐成为用户生活的主导。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推动、用户的青
青年教师是学校中的新生力量,是具有活力和朝气的教师群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但青年教师队伍由于教学时间不久,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问
用户对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增加导致了频谱资源的日趋紧张,而固定的频谱分配模式使得频谱资源利用率低下。认知无线电作为一种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革新了传统的频谱管理体制,是解
随着电信技术业务的飞速发展和Internet的全球兴起,IP和ATM技术不断发展并相互融合。IP与ATM融合技术为解决路由器带宽问题和IP QoS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IP与ATM融合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效准确的的数据信息的传输成为一个重要研究点。Turbo码的提出,结束了将信道截止速率作为实际信道容量的历史,
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技术是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应用在光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型技术。OOFDM技术能够有效的克服光纤中色度色散(CD)、偏振模色散(PMD)以及多模光纤中模间色散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大型车辆自燃事故的增多,行车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车轮温度异常报警器不仅可以对车轮的温度进行监测,还可以对车轮制动行程中温度升高现象进行自动滴水降温。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不但在我国各个区域、各级别人群中蔓延,而且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不仅对大学生择业就业有积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