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民族文化身份的尝试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yal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辜鸿铭精通中西文化,是我国晚清杰出的学者和翻译家,翻译了中国儒家经典作品《论语》、《中庸》和《大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将儒家经典译成英文的中国人。他的译经活动,不仅打破了数百年来“中学西传”领域为西方人所垄断的局面,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历史上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由于国内研究界过多关注辜鸿铭这位文化怪杰的生平逸事、社会活动及其文化思想等,导致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其翻译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就目前所发表的论文而言,专题研究辜氏翻译的,只有寥寥数篇,且多是集中在翻译技巧层面的分析,对译文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层面却所涉不多,偶有触及,也是点到即止,未能详加探讨。鉴于此,本文将关注文化地位差异,以及文化与文化之间权力斗争的后殖民理论运用到对辜鸿铭译经活动的梳理分析之中,旨在给辜氏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启示。文章指出,晚清时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辜氏致力于儒经翻译,将中国传统文化译介到西方,从根本上说,服务于他一贯坚持的文化主张,即优秀的中国文化值得尊重与推崇,西方霸权国家对其不应抱有偏见、甚至进行扭曲。本文依据后殖民理论有关文化身份的阐述,通过对其《论语》和《中庸》两个译本的探讨分析,进一步论证辜氏的译经活动,究其实质,是其重塑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尝试。所谓文化身份,牵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角色的定位,自我的承认,他人的认同”。以此三个环节为论述框架,本文力图较为全面系统地考察辜氏译经活动的整个过程,指出其为重塑中国民族文化身份所做的尝试具体体现在:首先,辜氏决意做中国和中国文明的代言人,试图通过儒经翻译活动,颠覆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扭曲定位;其次,辜氏借助翻译,竭力突出儒家经典的独到价值,消除西方的误解和偏见,从而重新塑造中国文学文化的光辉形象;最后,辜氏有意减少译文的异质性,突出中西文化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以便取得欧洲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由此,本文认为,辜鸿铭的译经活动,是对西方文化霸权的一种积极抵抗,且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此外,它对当代的典籍外译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其他文献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总结了建国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展望了未来50年林业改革、发
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语篇分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来大量的语言学家,他们刻苦钻研,试图揭开语言的面纱。以韩礼德的功能模式为代表的语篇分析给其他学科的研究带来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人作为一名在国有林区工作多年的林业工作者,一直关注国有林区的发展和建设。近年来国家对林业新的定位和战略的调整,激发了每一位林业工作者的热情,在这历史性时刻。中共中央
就水工混凝土常见的渗漏水问题,对渗漏的原因从施工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剖析,并重点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和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
存在句在几乎所有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但由于其复杂的特点,例如动词后名词词组的无定性、谓语动词的不及物性等,存在句成为让语言学家们深感棘手的难题之一。历史上,三种语言学
维生素B作为人体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微量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硫胺素(B1)、核黄素(B2)、烟酸(B3)、遍多酸(B5)、吡哆醇和吡哆醛(B6)、叶酸(B9)、生物素(B8)和钴胺素(B12)。它们通常以辅酶
目的:探讨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不同入药方式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醛固酮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甘遂半夏汤(甘遂入汤剂)组、甘遂半夏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