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洲信札》看圣-琼·佩斯笔下的中国形象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琼·佩斯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直接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西方著名文学家中的一员。他一生中的重要作品,如写于中国的《阿纳巴斯》以及后期的《群鸟》、《风》等诗篇都渗入了中国文化的印迹,但他对于中国形象的表述最集中地体现在他居留中国期间的通信集《亚洲信札》中。佩斯在通信集中全面阐述了他在中国任外交官五年间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在中国特殊的人文氛围中进行的内心探索,该文本对于研究圣—琼·佩斯的中国观,以及研究上个世纪初中国新旧文化交替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都十分重要,其中对中国“五四”时期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描述也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本文力图研究圣—琼·佩斯在《亚洲信札》中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情况,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全面介绍圣—琼·佩斯的生平经历、有关中国的藏书情况以及其诗作中的中国印迹,梳理出他的中国观形成的线索,重点指出他对中国的关注点:对西方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在中国的原始资料和游历故事的兴趣,并简略评述其名作《阿纳巴斯》中对中国文化的观照;第二章进入对《亚洲信札》的解读,在对通信集中三十余封信件的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概述后,先从历史资料的角度对通信集中具有文献价值的部分进行整理,分析圣—琼·佩斯对于中国政治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看法及态度;接着运用形象学中的部分理论分析《亚洲信札》中的中国形象建构所受到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背景影响,以及“通信对象”的期待视野在文本写作中的作用,并着重考察了佩斯对于西方人的“集体想象”的遵循与背离情况;最后研究《亚洲信札》中作者对中国沙漠景观、对在戈壁沙漠探险经历的描写和偏爱,重点评述其“沙漠情结”和对于“丝绸之路”的迷恋,并指出原因:西方人的“文化怀旧情绪”,对沟通东西方的渴望,以及在沙漠特殊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意蕴启发下对于故乡和大海的思念。第三章尝试探索《亚洲信札》中中国形象的深层内涵,通过研究诗人在中国特殊的人文氛围中对自我、对历史、对宇宙所作的哲学思辨,揭示出他对于二十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建立所做的独特贡献:对于东西方文化藩篱的超越,以及以中国文化为载体对于“普遍人性”的追求。
其他文献
针对低压见水气井气举可行性分析,优选了Hagedon-Brown井筒两相流模型公式,评价了气举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影响气举的关键参数,以期为气举井的实施提供依据.
中外文学史上异彩纷呈的狼文学把狼刻画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和文化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狼的理解。考察世界文学对“狼”符号的“共同关注”的原因,追溯狼文学和狼文化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商务交际是对外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为了经济目的而走到一起,相互交
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
本文从三个部分对郁达夫和川端康成的女性观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对郁达夫和川端康成两位作家的日记、自传、随笔等自叙性资料的分析,展示出他们对待女性的矛盾心理;然后结合他们
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种肝毒素,对动物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其毒性比已知的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的毒性高75倍。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试验动物致癌已成定
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期,具有承上启下、开一代书法新风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为后世书法界所推崇倍致的书法精典模式,涌现出了许多非常杰出的书家和书作,对我国书法艺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当代最负盛名的的小说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澳大利亚作家。他的创作跳出了所谓的澳大利亚化,是将欧洲文化和澳洲文化有机的融合
“白雪公主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童话故事之一,被民俗学家列为AT709型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白雪公主故事”也在流传过程中呈现出多种面貌。本文将从“白雪公主故事”流
学位
“被”字句一直是语法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先是立足于本体研究,对汉语“被”字句的构成特征、语义特点、语用价值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剖析。又对蒙古语被动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