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S结构光电效应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些年来半导体结构研究中的热门,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半导体(MOS:Metal oxide-Oxide-Semiconductor)结构中发现的新型光电效应可被广泛应用到高精度传感器中。其基于的主要原理是特定点光源规律性扫描结构时,被扫描样品输出的电信号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侧向光伏具有和光照点位置呈线性相关这一特点,侧向光伏效应可被用于开发位置灵敏传感器(PSD: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进而探测微小位移。由于双极性电阻不仅和光照点位置呈线性关系还具有双极性这一特点,双极性电阻效应可被用于光控变阻器、光控二极管和超大密度信息存储器等器件的开发。目前,实验室中主要通过真空磁控溅射、化学蒸汽沉积(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溶胶-凝胶等方法在Si O2层上镀纳米薄膜,然后手动检测样品获得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拟合获得特性曲线。本论文开发的光电检测系统会通过计算软件控制夹持样品的夹具,当样品在X轴或Y轴方向上按一定步长和轨迹移动时,点光源在样品表面上相应的移动,被测样品的电信号会有一定的响应,此时检测系统随着步进电机的移动记录相应输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数字化后输入到计算机软件中,计算机软件会自动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特性曲线图。MOS结构的光电特性在一维方向上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入,但在二维方向上全面的研究则较少,本论文主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本论文是以实验室制备的AZO-Si O2-Si结构为对象,研究其作为MOS结构的侧向光伏和双极性电阻效应。一方面,通过MOS结构制造工艺的改进获得更强的光电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检测手段和方式的提高获得MOS结构样品表面更全面的数据分布图,并以此为根据分析其作为各种光电器件的应用前景和方向。论文中实验室制备的AZO-Si O2-Si结构样品的侧向光伏灵敏度为90.35m V/mm,双极性电阻灵敏度为686.37kΩ/mm,两者都达到了开发传感器所要求的参数指标。论文中绘出了本文研究的MOS结构样品表面侧向光伏和双极性电阻的三维数据分布图,并对其做了一定的数据特性分析,给出了MOS结构中侧向光伏和双极性电阻效应的理论分析结果和公式推导过程。论文最后论述了侧向光伏效应在诸多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实例,包括: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高精度测距、测直线度、测角度,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测角度、测平行度,侧向光伏效应在光学轴承编码器中的应用等等;还简单介绍了双极性电阻效应在光控变阻器、光控二极管等器件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治疗瘢痕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5例面部瘢痕病人I期行扩张器植入术,注水2个月~3个月后行Ⅱ期瘢痕切除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区。[结果]35例
<正> 一、生平活动简介袁同礼,字守和,河北徐水人,1895年3月23日生于北京,1965年2月6日卒于华盛顿。袁同礼于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第一部英文甲班,肄业三年,成绩优秀。1916年6
本文介绍了对流-反应-扩散方程,及有限差分法和迎风差分法的发展过程.然后对中心差分格式、一维差分格式及迎风差分格式做了简单的说明,并通过一个例子对一般有限差分法和迎
<正>目的笔者分析CT和MRI增强检查中造影剂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CT和MRI增强检查病例各50例,CT增强检查中病例采用静脉团注法,常规使用离子型造影剂60%或76%的泛影葡胺, 非离子
会议
袁同礼先生(1895—1965)毕生尽瘁图书馆事业。1916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即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参考部工作。在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为开展参考工作的先驱,袁先生可能就是从事
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是危害较大的一种禽类流行病。为了探讨快速诊断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方法以及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文章以诊断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技术为研究对
<正>指南涉及院前处理、急诊室处理、卒中单元及急性期诊断与治疗4个方面。其中,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包括:评估和诊断、一般处理、特异性治疗、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早期康复、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防治。方法对8例肺结核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肺结核患者经深部痰培养临床确诊为肺毛霉
目的:1.建立一种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深Ⅱ度大鼠烫伤感染模型,用于烫伤创面修复及治疗研究。2.在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研究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
山前带一般位于盆地和造山带的结合处,由于其大地构造位置的特殊性、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改造作用。同时中国中西部经历了多旋回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多套滑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