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恶性胶质瘤中GaINAC-T14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胶质瘤恶性度的关联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约占颅内肿瘤的46%,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按照2000年WHO标准病理分级标准可以划分4级:Ⅰ级为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占胶质瘤的5%左右;Ⅱ级为扩散型星形胶质瘤,占胶质瘤的30~40%左右;Ⅲ级为间变型星形胶质瘤,约占15~25%左右,一般由Ⅱ级演变而来;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占胶质瘤的30%左右。据相关文献报道,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人/10万人,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每年恶性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18~60万中青年人的宝贵生命,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对于胶质瘤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将会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更加的了解,并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GalNAc-T14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糖基转移酶,属于GalNAc-T家族中的新成员。在粘蛋白O-糖基化过程中,GalNAc-T被认为是起第一位作用的酶,而且在肿瘤细胞中人们观察到GalNAc-T的糖基化作用发生了改变。研究发现糖基化是肿瘤细胞的共性。正常细胞间的识别和联系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糖链的异常改变而发生障碍,同时肿瘤细胞的无限制增殖及较强的转移能力以及侵袭正常细胞和破坏组织的能力也与细胞表面的糖链密切相关。GalNAc-T14的C末端蛋白结构域呈现典型的蓖麻样形状,近年发现,该结构域能够影响粘蛋白O-糖基化的过程从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前期我们已经进行过IGFBP-3抑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近来有文献报道GalNAc-T14能影响一些抑癌因子的促凋亡作用,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肾肿瘤细胞株786-O中GalNAc-T14对IGFBP-3的促凋亡作用。可见GalNAc-T14与IGFBP-3相互作用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增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见GalNAc-T14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性,但是具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阐释。   本研究通过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GalNAc-T14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阐释GalNAc-T14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胶质瘤恶性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GalNAc-T14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详细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临床标本的采集: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集近两年的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的标本。以2000年WHO标准病理分级为标准,采集Ⅱ-Ⅳ级的脑胶质瘤标本共34例,其中Ⅱ级、Ⅲ级、Ⅳ级星形细胞胶质瘤标本分别为11例、14例、9例,同时取正常脑组织标本16例(对照用)。   2临床标本的检测与分析:采用Q-PCR技术从mRNA水平定量检测GalNAc-T14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从蛋白水平检测GalNAc-T14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   3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应用Q-PCR方法,在经过对实验组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标本细胞总RNA进行提取、纯度检测(A260/A280>1.8)、完整性鉴定(28s和18sRNA清晰带)、扩增目的基因GalNAc-T14及带荧光的扩增酶标记过程后,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GalNAc-T14在胶质瘤细胞组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组相比明显降低,且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在不同级别星型胶质瘤细胞中(Ⅱ级、Ⅲ级、Ⅳ级)GalNAc-T14的表达随着恶性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上述研究结果在基因水平上表明,脑胶质瘤中GalNAc-T14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脑组织明显降低,且胶质瘤的恶性度越大表达水平越低,呈现递减趋势。   2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过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的脑胶质瘤标本以及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分析,表达GalNAc-T14的阳性细胞呈现棕色。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GalNAc-T14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细胞中,GalNAc-T14的表达存在差异,且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从蛋白水平表明,GalNAc-T14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存在差异,并且随着胶质瘤的恶性进展逐渐递减。   结论:   1GalNAc-T14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胶质瘤恶性度的增高呈现递减趋势,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2GalNAc-T14异常的糖基化改变可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作用,但通过与IGFBP-3结合,使IGFBP-3糖基化,对胶质瘤细胞发挥促凋亡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及产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日益升高,但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并没降低,反而有升
目的: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脑外科收治并于我院影像科室进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的500例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例的脑损伤类型、范围及影像学特征等,并结合临
目的: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是一种近距离放疗方法,能够使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的照射,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剂量陡降,具有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放射污染低、易于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以往,对于良性的子宫病变而言,在进行子宫切除术时,并不常规切除双侧输卵管。近年卵巢癌的起源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文综述了上皮性卵
背景:消化道隆起性病变(gastrointestinal eminent lesion)是一类表现为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或消化道管壁增厚的疾病的统称。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消化道病变及消化道周围脏器病变
目的:   肺内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是肺纤维化主要的发病机制,p38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途径作为细胞
目的:生长素是在鼠胃底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具有促进生长激素释放、增强胃肠蠕动、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细胞内皮功能紊乱、降低血管阻力、保护心功
蒽环类药物是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但它们的临床应用往往被其严重的心脏毒性所限制。蒽环类药物可致不可逆的心脏损害,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后果。人们一直致力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研究,也认识到其致心脏损伤并非单一机制导致,而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人们多将注意力放在氧化应激损伤、铁代谢失衡等学说中,近年研究发现,蒽环类药物亦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相关功能蛋白的合成、影响细胞自噬等
目的:   检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过量酒精和其他具有明确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病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