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启蒙 ——孙中山留学夏威夷经历考察(1879-1883)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e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时代之新,推翻了中国朝代更替的历史循环,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国家独立,走向现代国家建设的征程。而始终引领着孙中山革命事业前进方向的乃是他提出的以“三民主义”为代表的革命思想纲领,因此理解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成为了解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革命进程的关键,而理解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必须考察其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孙中山的西学启蒙教育。1879年十三岁的少年孙中山远渡重洋赴夏威夷留学,入读意奥兰尼学校(Iolani School),1883年因提出领洗入教而被孙眉遣送回国。在夏威夷的四年留学经历使孙中山得到了西学启蒙教育并有了接触基督教的机会,这为日后赴香港读书以及受洗入教做了铺垫。晚清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有志于救国救民的知识分子纷纷从西学之中寻找救国良方,提出了诸多改良国家的方案。其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广大仁人志士指明了摆脱帝制走向现代化国家的方向,得到无数海内外爱国者的支持和拥戴。那么,生于畎亩的孙中山是如何从中国政治权力的边缘地区——广东翠亨村,选择走向推翻清朝帝制的革命之路呢?农家少年孙中山在远离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边缘之地——夏威夷接受的西学教育和宗教启蒙如何启发孙中山对现代国家的思考呢?本文即是基于这些问题,在收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十九世纪夏威夷王国的社会变迁与在檀华人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第二、夏威夷王国的教育发展与意奥兰尼学校的建校背景;第三、孙中山就读教会学校期间校园生活的考察;第四、孙中山留学夏威夷对其革命与宗教思想的意义。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探究,可知孙中山夏威夷留学期间在教会学校接受的教育使他接触到西方思想和基督教教义,这两种思想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夏威夷求学期间所经历的西学学术训练和基督教生活方式,启发了他的革命思想,增强了他对西方价值观和基督教的认同。深入探究这段留学经历对于我们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来源以及他的人格发展、人生走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当前,在乡村人口不断向外流动的过程中,村落社会的原子化特征愈趋明显,但另一方面,村庄存在以集体记忆、公共空间、节庆民俗为纽带的日常生活关联和情感关联,村落社会还不至于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面,村落共同体的凝聚作用并没有因外部市场、城镇化等结构性力量侵蚀而全部消失。目前,多数研究重点关注于村落共同体的解体过程,但对村落社会的凝聚机制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图立足当前村庄人口流出的基本背景,以豫西塔村为田野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学科课程,一是探究活动课程,探究活动课程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完成某一教学主题,习得相关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历史探究活动课既是对学科课程的拓展与补充,又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检测与培养。从实践角度来看其优势在于重视学生内心需求,关照学生直接获取历史知识和经验。探究活动课程追求于行动中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存在,在人文学科中体会现实中实际应用。“实践出真知”,“知行
英国有着悠久的援外历史,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援助国之一,尤其是1997年新工党设立英国国际发展部以来,英国在国际援助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1997年以来的20多年里,英国所处的国际国内两个政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911恐怖袭击事件、全球金融危机、新兴援助国的崛起、欧洲难民潮、英国脱欧是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和现象,英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也因之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和调整,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论文的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正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在教材编排体系、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教法上,与初中迥然不同,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充分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课程标准也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
城市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在我国,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型和各种经济社会政策的变化,导致部分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为缓和这一矛盾,广州市大力推行保障性住房政策创新,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有力的住房保障。但是保障性住房社区本身存在社会资本不足的先天缺陷,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区中重要角色之一,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与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基
提到我国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是绝不可忽视的一环。而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弥补原本教材在内容上的不足。通过对这一类的历史的、地域的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应用,有利于推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促进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在利用这一类乡土的课程资源的操作中,积极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了解乡土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爱国爱家乡情感。本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大组成要素,经济实力在近几十年中突飞猛进,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加深,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蒙古国是中国邻国,其矿产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最近一些年中国企业前往蒙古国进行能源投资越来越多,中蒙之间的能源合作不断加深。但由于历史以及地缘因素,以及中蒙两国的文化差异问题,投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文化风险问题,例如
自我肯定对于减少个体由威胁所引起的防御反应,从而以更完善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威胁,从有威胁但有价值的信息中收获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中常使用查看自我价值列表或者书写自我价值来进行自我肯定操纵,但这种自我肯定干预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的自我肯定资源差异较大,不具有普适性,无法将自我肯定的积极效果推广到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获取信息的媒介以及自我呈现平台。
动产流动质押的性质问题是一个被反复诉说,但始终没有说透的法律问题。流动质押到底是质押担保物权的新型表现形式还是物权法之外的非典型担保,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理论界也始终没有定论。许多学者认为浮动抵押制度已经死亡,应新增具有强大制度优势的流动质押担保物权以取代浮动抵押制度,但民法典物权编(草案)没有专门新增流动质押之规定,也没有废除现有的浮动抵押制度,这和许多学者的立法设想不同。《九民会议纪要》第63
基层公安机关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日常生活中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频繁的一个政府机构。要实现基层公安机关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基层民警的付出。但由于基层民警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由此所形成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其身心疲惫。因此,如何降低基层公安机关民警的工作压力,确保基层民警在合理的压力下履行职责,对于更好地促进基层公安机关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清城区公安分局为例,通过采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