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链格孢叶斑病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报道了由Alternaria gypsophilae万寿菊链格孢叶斑病在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发生。 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症状:叶、茎、花上形成褐色、紫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或黄白色,严重时,病斑颜色加深、连接成片,叶片干枯,茎部坏死。 从万寿菊植株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到三个致病菌株,病菌的分生孢子梗直或向一侧略弯曲,褐色,具分隔,有2—3个明显的孢痕。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长椭圆形,褐色、初期无色、后期加深,变为紫褐色,横隔1—9个、纵隔0—9个,大小为17.6~136.4×8.8~26.4um,喙4.4~43.4um,与Alternaria属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照,将其鉴定为Alternaria gypsophilae(石竹链格孢)。 该病原菌是中国植物真菌病害新记录种,在国际上也是首次报道万寿菊是该病原菌的自然寄主。 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很好地利用蔗糖、麦芽糖,对山梨醇、葡萄糖、果糖利用较好,甘露醇利用最差。在蔗糖和甘露醇上可以很好的产孢,其它碳源产孢力低。氮源以硝酸钾利用力最强,产孢量相对较多,其它则差。病菌在18℃—32℃,pH 5.03—7.62条件下均良好生长且能产孢,以26℃—28℃,pH 6.27—7.00为最适生长及产孢条件。在胡萝卜汁琼脂培养基(CJA)、Hayduk培养基(Hay)、10%马铃薯蔗糖琼脂万寿菊植株煎汁培养基(10%PSA)上菌丝棉絮状致密,气生菌丝丰富,生长迅速,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产孢量最多,CJA次之,燕麦琼脂培养基(OMA)、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最差。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可影响其产孢,自然光照较白炽灯对病原菌产孢又有促进作用。5℃—30℃均可萌发,以20℃—25℃最适,低于5℃或高于30℃不利于萌发,水滴中孢子最易萌发,即使相对湿度(RH)达100%萌发率仅是水滴中的45%左右,RH在75%以下几乎不能萌发。 该病病原菌除可侵染万寿菊外,人工接种还可侵染孔雀草、番茄。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万寿菊链格孢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田间及室内的病残体上病原菌均可越冬成为田间初侵染源,且是主要的侵染源,种子带菌次之。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为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通过伤口也可侵入,但对病害扩展影响不 大。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湿度越大越有利于发 病,湿度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导因素。氮肥水平提高,发病加重,说明氮肥对病害 的发生有促进作用;钾肥水平提高,病指相应下降,植株抗病力增强,但高钾对减轻 病害作用不明显;轮作可以降低发病。 经室内药剂筛选,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筛选及复配出扑海因、扑菌特等几种较理 想的药剂,防效均在70%以上。 根据发病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病害综合防治措施:()选育利用抗 病品种,无病田留种。门)播种前用 0.1O的A咧Os浸种 30 min和 52℃温汤浸种 10 min, 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清除田间病残体,因田间病残体是该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 源,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轮作或深翻,可以压低田间初侵染来源,尽量将病害 控制在最低为害水平。(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田间湿度过大;N、P、K 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5)药剂防治:苗期一 旦发病及时药剂保护,以免带菌移栽入大田;大田发病时可用药剂有:50%扑海因可 湿性粉剂(Wp)乃0倍液门50 X)、SO%新万生Wp 500 X、54%才菌特Wp 500 X、53% 多菌清 Wp 500 X,间隔 7—10天施药一次,视病情连施 2—3次。有条件的可以在 7 月20日前后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西安城,四四方方.马路正南正北,没有歪门邪道.路直,人也直.说话喜欢开门见山.对西安人说话,最好直截了当,如果绕来绕去,涵养好的,会被绕晕,涵养差的,会不耐烦,发脾气,用西安
马缨丹LantanacamaraL,紫花马缨丹Lantanamontevidensis(Spreng.)Briq,黄花马缨丹Lantanacamaracv.‘Flava’,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繁殖、适应能力强,现在分布于近50个国
本文对山西太谷、运城等地区采集的番茄和油菜生长期健康植株进行了内生菌的分离和拮抗病原真菌的平板筛选,内生细菌对番茄促生作用筛选,以及对拮抗性较强的菌株进行了代谢产
该文系统调查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有机栽培稻田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arvath发生动态,组建了褐稻虱、白背飞虱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运用
放线菌LA5菌株是一株对辣椒疫霉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高拮抗活性的生防菌,其作用机理是产生抗生素。疫霉菌病害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土传病害,危害作物种类多,流行速度
甘蔗鞭黑粉病菌是一种既有单倍体的单胞菌体又有双核菌丝的两型真菌。前者可长期营腐生生活,但不能侵入甘蔗。后者只生长在甘蔗活组织内,其形成必须经由两个具有亲和性的单倍体
本试验观察了番茄叶霉病在当地大棚的发病情况;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番茄不同抗病品种经该菌毒素处理后植株体内的某些保护酶(POD、SOD、CAT和PAL)、抗性物质(可
期刊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形成了复杂而敏锐的嗅觉系统,藉此感受环境中大量的化学信息,并做出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如取食、交配和产卵。大量研究证实,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本文对一种叶绿素衍生物(CHDM)作为光动力抗肿瘤药物进行初步研究,为光动力治疗肿瘤寻找理想的光敏剂。通过MTT实验对CHDM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暗毒性和光毒性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