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小说的文学绘图研究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k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学绘图视角研究文学文本,既可以将语言文字和叙事文本转化为整体上视觉可感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带来一种新的文学阅读和阐释方法,帮助我们以空间化和视觉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文本。本文聚焦于石黑一雄后期的小说创作及其对应的文学绘图实践,试图对小说主旨进行新的解读。本文以石黑一雄后期创作中最具绘图特征的四部代表作《无可慰藉》、《我辈孤雏》、《莫失莫忘》和《被掩埋的巨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可视化地图与空间意象的关联分析,可以指出小说叙事中的空间表征与人物生存困境尤其是自我建构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深入揭示作者对个体在时代剧变与新世界的冲击下如何重塑自我并建构自我的关怀和思考。
  在理论实践层面,本文主要借鉴了罗伯特·塔利在文学绘图研究中强调的比喻性绘图这一空间化的批评思维来分析石黑一雄小说叙事的绘图特征与空间表征。除此之外,作为对塔利强调作家通过写作尤其是叙事绘制的比喻性地图而忽略实体地图的有益补充,本文同时还运用了数字地理技术与郭方云的文学地图学的制图方法来绘制平面地图。本文试图在绾合两种批评方法的过程中对石黑一雄的小说创作进行新解读和新诠释。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双重绘图”的角度来切入文本分析。既关注作者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叙事绘制比喻性的空间地图并表达他对世界的理解,又致力于为作者绘制的文学地图“再绘图”,也即通过数字技术为作者创作的小说绘制空间地图来解读小说文本。前者强调的是用文学绘图这一空间化的批评思维方式来诠释石黑一雄小说创作的空间性特质;后者作为对作者用文字建构的比喻性地图的有益补充,通过绘制视觉化和直观化的实体数字地图来进一步呈现石黑一雄小说叙事的空间表征,分析小说中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关系并挖掘其隐喻意义。
  本文由绪论、正文与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石黑一雄小说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文学绘图理论的核心要素,同时阐明了从文学绘图视角分析石黑一雄小说创作的适配性和可行性。第一章从叙事与绘图的联系出发,探讨了石黑一雄小说叙事的绘图特征。本章以小说《无可慰藉》和《我辈孤雏》为例,聚焦于石黑一雄小说叙事中的空间建构与空间书写。首先通过分析迷宫化的公共空间建构与异化的私人空间建构来揭示空间表征与人物生存状态之间的同构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小说的时空扭曲的叙事策略来进一步揭示作者的叙事意图。
  第二章作为承上启下的部分,以《被掩埋的巨人》和《莫失莫忘》为例分析文学地图的双重隐喻属性。通过分别探讨地图对权力和身份的隐喻性指涉,旨在深入探讨作者如何将空间、地图、文学与历史、身份和权力想象融合为一体的小说创作实践。
  第三章作为对前两章比喻性的地图研究的补充,通过数字地图等实体空间模型的绘制来解读小说中的空间关系及其深意。首先是绘制石黑一雄单部小说中人物的活动轨迹地图并分析其隐喻意义。其次是通过绘制石黑一雄整体小说创作的概览地图来分析其叙事形式与主旨思想的演变。
  此外,迄今为止石黑一雄的全部小说创作包括八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本文选取的是他小说创作转型期的四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其他作品虽然并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但可能会在全文的论述过程中作为补充性论据而有所涉及。
其他文献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其内容既有丰富的地方实状报导,又含有一些当时地方上的实况。珍藏的奏折种类之丰富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是目前已整理出版的关于光绪朝奏折研究中最为全面、细致的文献汇编。对于研究清史来说,不啻为一大宝藏,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本文以二十六卷《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为研究对象,采用穷尽式调查和客观描写相结合、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等方法对《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中的词语进行研究
方一夔,又名方夔,字时佐,号知非子,宋末元初人。他曾心怀壮志,却仕途多舛,之后归乡授徒讲学。值得关注的是,方一夔创作了四百八十余首诗作。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独具特色,收录于《富山遗稿》中。本论文以方一夔及其诗歌创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方一夔家族先祖、学识渊源、交游等个人情况以及他的诗歌题材、诗歌艺术特色,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方一夔及其诗歌创作,发掘其在古代文学史中的意义。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课题来
学位
本文尝试把卡夫卡的所有小说看作一个整体的文本,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卡夫卡的小说存在哪些误解叙事?2.小说的误解是如何发生的?3.小说的误解叙事与主题有怎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回答以上的问题,本文借鉴了经典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三个方面对卡夫卡的小说进行分析。  第一章主要从卡夫卡小说的故事层讨论误解叙事的产生与结果,即误解与人物、情境和情节的关系。主人公误解其他人,且多处于事发现场,这种误解导致
学位
李洱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曾获得国内多种文学奖项。其小说创作有着独特的个性,语言新奇生动,富有变异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李洱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变异修辞学、信息修辞学、美学等相关理论,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异运用深入探究李洱小说的变异修辞现象及成因,以求更好地解读李洱小说语言构建艺术和修辞特点,丰富变异修辞理论,有助于充实李洱相关研究资料和更好地理解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本文
学位
汉语上下义复合构词式是从语义角度观察到的一种词汇构式。该类构词式内部构词语素间呈现明显的上下义关系,并与词汇间、句子间的上下义关系具有同构性。本文以汉语上下义复合构词式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上下义复合构词式的历时发展,以呈现上下义复合构词式在汉语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面貌,并对其进行细致描写与分析,由此探讨上下义复合构词式的类型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词汇发展的总体趋势,探讨上下义复合构词式产生的原因,
学位
石一枫是70后作家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等。其作品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语言幽默风趣,亦庄亦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有关石一枫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创作方式、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方面,从语言修辞方面展开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石一枫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修辞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统计法以及比较法对石一枫小说的修辞特色和修辞接
学位
我们把从古至今表达“蹲坐”这一概念的词统称为“蹲坐”概念域,其与“站立”“躺卧”同属“身体姿势”概念场。汉语史上,“蹲坐”概念域内先后出现了“坐、蹲、踞、跪、跽、骑、箕踞、箕坐、夷俟、夷踞、蹲坐、踞坐、夷蹲、蹲夷、蹲踞、跂坐、跏趺、趺跏、趺坐、盘坐”等成员,其中的复音成员按照意义标准(即坐姿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归分为“箕踞”“蹲踞”“踞坐”和“跏趺”四个子概念域。四个子概念域内部都包含各自的成员,
学位
文章以《俗文学丛刊》第四辑明清时代背景的京剧抄本(326册至339册)为研究对象,通过异文比勘法、参证方言法和审察文义法对《俗文学丛刊》京剧抄本中的俗字进行考释和归类,探究俗字产生的理据和形成过程,以求呈现京剧抄本的用字情况、消除京剧抄本的阅读困难和填补现有辞书的空缺。  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来源、语料,以及研究现状、意义和方法。第一章对《俗文学丛刊》京剧抄本的俗字进行考释。将
学位
阿特·斯皮格曼是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是目前唯一以图像小说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家。其代表作《鼠族》和《无影之塔》这两部图像小说分别关注了发生在20世纪和21世纪中的重大灾难性事件即纳粹大屠杀和9·11恐怖袭击事件。斯皮格曼在这两部作品中通过图文结合的手段讲述了灾难性事件中幸存者们的创伤故事,揭示了创伤患者的精神痛苦,同时通过挖掘创伤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表现出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灾难事件的反思。  本文正文
学位
在文学的发展史上,总会涌现出数目繁多且风格各异的作家。这些作家在时间的积淀里,有些会被人们逐渐淡忘,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湮没在时光的长河里;而有些作家,他们的名字,就像夜空中那颗闪亮的星星,永远被人们所铭记。本文要研究的作家,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卡夫卡。关于卡夫卡的研究不胜枚举,是什么原因能让人们对卡夫卡如此热衷?下面,笔者试着用自己的研究,来揭开卡夫卡头上的那层神秘面纱。  有关卡夫卡的研究,前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