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电悬臂结构的振动能量收集及其桥梁工程应用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能源紧缺的问题,面对能源危机的新挑战,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其中关于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的研究如火如荼,尤其是在桥梁交通领域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环境输出了大量的机械能,这对于能量回收技术来说非常宝贵。车辆在桥梁上行驶而产生的机械能可以利用压电能量收集技术转化为电能,并供给桥梁监测系统的各种无线电传感器使用,可以克服当前传感器电池寿命短、更换难等难题。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实验验证等方法探究压电能量收集装置的力电特性,从而设计出更加高效且适用桥梁工程领域的装置,相关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建立了双晶压电悬臂梁能量收集器的分布参数控制方程,利用模态叠加法求解,得到了特征频率、电压输出和功率输出的解析解。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相应的收集器模型,通过分析得出收集装置的力电性能。再通过搭建科学的实验平台,设计出实体收集装置,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相关的收集性能结果。最后将三种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及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精确性。(2)利用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两种分析方法对双晶压电悬臂梁能量收集器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别探究了结构参数及压电参数对收集装置的动力特性及力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其中结构参数包括压电材料的覆盖位置、末端质量块密度、悬臂梁长宽比、压电层及基底层的厚度比,压电参数包括压电材料的压电常数及介电常数。研究表明,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仿真方法结果相近;除压电常数外的其他参数对装置的固有频率及收集性能都是单向影响,只有压电常数存在最优解;基于欧拉伯努利梁模型的理论分析仅考虑了正压电效应,而与正压电效应同时发生的逆压电效应没有考虑。(3)分别对跨座式单轨桥梁及连续梁式公路桥梁进行了振动能量收集分析。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两种桥梁进行数值建模;然后分析随机交通下车致桥耦合振动下的加速度数据,根据振动特性设计了相应的双晶悬臂式压电能量收集装置,并采用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装置的力电性能;最后根据车速快慢、车载大小、路面等级、交通量等因素分成不同工况,分别分析每种工况下的电压输出及收集能量,从而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车速的快慢并不会明显改变桥梁振动的加速度幅值,然而车载越重、路面状况越差、交通量越高等都会显著提高桥梁振动的加速度幅值,进而提高收集器的电压输出及总收集能量。不仅如此,本研究还通过日流量统计针对这两种桥梁进行全天的能量收集对比,虽然安装于跨座式单轨桥梁的收集器在主要工作时间段内的收集功率高于安装在连续梁式公路桥的收集器,但关于单日的总收集能量方面,却远低于安装在公路桥的收集器。
其他文献
金属腐蚀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其中采用防腐涂层方法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防腐措施。环氧涂料由于其良好的防腐性能和施工便利性成为应用最广的防腐涂料之一。随着对高效高性能树脂涂料的开发愈加注重,传统环氧涂料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要求,需要对环氧涂料进行改性来进一步提高防腐性能。石墨烯是目前发现最薄的纳米鳞片,可在涂层中层叠排列形成“迷宫效应”,阻隔环境中腐蚀介质的渗透过程,进而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石
近些年来,正面人脸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身份特征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诸如监控摄像头等的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无法准确获取某个主体的正面人脸,但是可以比较容易获得同一个主体的多幅不同姿态的非正面人脸的情况。因此,通过某个主体的多姿态的侧面人脸图像来准确获取该主体的正面人脸图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极大多数实际情况下无法可靠获取某主体的正面人脸图像的问题,本文以重建正面人脸图像为目标,通过
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网络中,存在混合流传输的情况。没有截止期限需求的、占用带宽流量多的大象流和具有严格截止期限的、时延敏感的老鼠流相互竞争着网络有限的资源。因此,有效地调度混合流成为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结合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专用链路和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
视觉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和摄像设备的快速普及,人们对于视觉目标跟踪的关注越来越多。迄今为止,有大量的目标跟踪算法被提出。其中,性能最好和研究最多的是基于深度学习或基于相关滤波器的视觉跟踪算法。基于相关滤波器的目标跟踪算法在提出伊始就以其兼顾跟踪性能和速度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但是相关滤波器框架下的目标跟踪算法,在复杂的跟踪场景下,仍然无法取得较好
表面纳米化(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SMAT)是通过强塑性变形(severely plastic deformation,SPD)在金属块体材料表面高效地制备纳米晶结构从而提高材料整体性能的一种手段。SMAT作为一种表面自纳米化的方式,最初的构想是只将材料表层晶粒细化为纳米晶晶粒,且不改变材料的整体成分和相的组成。本文首先研究了 SMAT时间对
随着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非机动车桥应运而生。非机动车桥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与设计荷载密切相关。然而,当前针对非机动车桥特有的非机动车荷载的研究非常匮乏。鉴于此,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法和概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非机动车荷载的特性,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开展了基于调查数据的非机动车荷载流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慢行系统桥梁在实际非机动车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效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非机动车设计荷载模型,可为相关
随着化石资源的不断枯竭,利用生物质或其衍生物作为可再生碳源制备大宗工业化学品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糠醛(衍生物)是近年来最备受关注的生物质衍生平台分子之一,其可由半纤维素或纤维素等生物质制得。纤维素、半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生物质资源,目前糠醛的合成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因此,糠醛(衍生物)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工艺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意义。基于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氢化,是
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LIBs)所使用的负极材料是以石墨为代表的碳材料。碳材料虽然有储量丰富、来源广泛,性能稳定等优势,但其较低的理论容量,较差的倍率性能和较短的循环寿命,使得LIBs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此外,随着LIBs市场的不断扩大,锂资源开始出现供应不足和价格上涨。由于钠资源在地球广泛分布、价格低廉等特点,钠离子电池(SIBs)开始走进研究人员的视野。然而,由于SIBs的研发尚处于初步阶段。因
海洋是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加大利用其资源,推进沿海岛礁建设,正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由于岛礁远离内陆,混凝土原材料资源匮乏,因此使用海砂替代部分河砂进行岛礁建设是解决原材料缺乏的有效手段。体积稳定性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复杂海洋环境对岛礁建设所用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有着苛刻要求。目前对于海砂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局限于抗渗透性和抗腐蚀方面而对于其体积稳定性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海砂
中国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市场力量和公共政策带来的排斥性风险难以完全消除,而两者带来的包容性机遇也会长期存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把乡村振兴的过程变成缩小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的过程;应推进城乡双向开放,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效应更公平地扩散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受益;应提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