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祜是自中唐入晚唐这一段时期中的一位著名诗人,有五百余首诗歌传世。近二十年来,学界对张祜有所关注,取得不少成果,但仍留下很多可深化、可拓展的空间。本文从第一手文献资料出发,重在从文化学角度解读张祜的诗歌作品,探询其妇女观、宗教观和艺术观等,从而揭示其社会文化意义;此外,本文对张祜交游情况、张祜诗歌接受及其版本源流的考证,亦对已有研究有所补充。全文由绪论、正文和余论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近二十年张祜研究进行学术史的梳理,以便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学理基础和视角参照,由此确立本文研究的重点、思路和方法。第一节《张祜交游考略》,根据张祜交游的对象分类进行考察,以此彰显张祜的性格为人以及所受的人际环境影响,为后文对其诗歌的研究提供相关背景资料。第二节《张祜笔下的女性形象》,着眼于张祜诗歌的女性题材,按照不同社会阶层以及社会角色分类解析张祜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如果说痴情闺秀的形象仍属于传统的男性理想意愿,那么张祜对浮华才女的颂赞和对幽怨宫女的同情,就倾注了更多的身份认同和心灵默契,因此这两类女性形象特别折射出人性和人道的辉光,并因此而具有新的时代意义。第三节《张祜诗歌的佛心禅趣》,以张祜涉及佛禅题材的诗歌为对象,考察张祜诗歌的佛禅心性与宗教趣味,由此揭示其中蕴涵的中晚唐佛教文化因素。张祜与佛僧的酬赠诗常常体现对“悟色身无染”的人格标榜,咏叹历史的诗总是发出“往事尽成空”的嗟叹,而对佛寺的访拜常能使人产生“超然离世群”的精神皈依感。第四节《张祜诗歌的仙风道骨》,以张祜涉及道教题材的诗歌为对象,考察张祜诗歌的道教文化蕴涵。这类诗歌重点抒写飞升成仙的宗教理想、隐逸自由的人格精神、名山道观的仙风灵气,以及炼丹服药的宗教实践。张祜之好道,实际在追求一种高蹈绝尘的人生方式、一种解脱羁束的生活理想,一个能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第五节《张祜诗歌的乐舞形象》,以张祜涉及乐舞题材的诗歌为对象,考察其艺术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从旋律悠扬的演奏到声情并茂的演唱,从美妙动听的乐曲到婀娜优美的舞姿,经过诗人惟妙惟肖的渲染和细腻传神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大唐乐舞文化的繁荣景象及崇尚音乐歌舞的社会风气,多侧面地展现了当时宫廷和市井的生活风貌。余论:《张祜诗歌的接受与版本流传》,先从接受学的角度,考察自唐至清张祜诗歌的研究历史,虽属粗线条勾勒,却是张祜研究的首次尝试;次从文献学的视角,列举张祜诗集版本的知见目录,并在此基础上考证其版本源流,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文献资料线索。张祜诗歌既是张祜自身生命体验的创作自诉,也是唐代盛极难再的时代呻吟。张祜诗歌蕴涵的种种文化旨趣,无一不与诗人的生活遭际相关,也无一不与时代的变迁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