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篮子鱼和文蛤混养的物质利用及肌肉品质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类生产活动增多,海洋压力逐渐增大,海水富营养化愈发严重。我国北方贝类养殖户每年都会面临大型海藻肆虐的问题,影响贝类生长。药物消除、人工捕捞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天然饵料中的植物蛋白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且制约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在此形势下,我们需要开辟绿色、低碳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及养殖生物的容纳量,因此本课题利用点篮子鱼、文蛤食性特点将其混养,实现物质高效利用,提高系统经济产出。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是海水杂食性鱼类,喜食大型藻类,被认为是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符合我国当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的需求。养殖密度能够显著影响水产品质量,对水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点篮子鱼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混养实验,对养殖系统内能量流动进行跟踪测定,并分析不同点篮子鱼混养密度下鱼贝生长、肌肉品质差异以及造成不同品质的分子调控途径,得出适宜混养密度,使得能量和营养物质在鱼贝混养系统中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循环利用,降低养殖中营养和经济损耗,提高养殖系统生物容量,抑制养殖池内藻类大量繁殖,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在单位面积上创造最大的生态效益,初步构建点篮了鱼-浒苔-文蛤稳定的生态养殖系统。1.室内点篮子鱼与文蛤混养模式初步探究为探索点篮子鱼密度对鱼贝生长及肌肉的影响,本实验进行了点篮子鱼与文蛤混养模式初步研究。设置点篮子鱼密度10 ind·m-3(T1),30 ind·m-3(T2),50 ind·m-3(T3),70 ind·m-3(T4)与文蛤混养,实验为期56天。结果显示,生长方面:(1)点篮子鱼:T1组点篮子鱼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高于T4组(P<0.05),且T1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最高,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T1组与T2组脏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T3、T4组(P<0.05)。(2)文蛤:各组文蛤生长均无显著差异。肌肉营养方面:(1)点篮子鱼:T3、T4组点篮子鱼肌肉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显著高于T1、T2组(P<0.05);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在各组所占质量分数最高;T3组EAAI最高,显著提升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特别是Asp、Glu、Arg、Lys得到显著升高。(2)文蛤:T2组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必需氨基酸组成中各类氨基酸含量随点篮子鱼养殖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组必需氨基酸中均是亮氨酸占比最高;各组评分最低的均为缬氨酸;T2组肌肉必需氨基酸中Asp、Glu、Ala、Arg、Lys含量达到最高。实验结果表明,对点篮子鱼来说,放养密度在50 ind·m-3可显著提升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且该组点篮子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有更好的平衡性;对文蛤来说,放养点篮子鱼30 ind·m-3时其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优于其他组,氨基酸组成平衡性及蛋白质质量最优。2.点篮子鱼与文蛤混养中物质利用研究为了解浒苔中营养物质在鱼贝混养系统中的流动和利用情况,将点篮子鱼与文蛤混养,采用标记物方法对浒苔进行跟踪测定,并对点篮子鱼对各类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点篮子鱼对浒苔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达66.64%,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达60.48%,对丝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最低,为60.19%,其余各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都在60%以上;分析标记物含量得出,点篮子鱼摄食浒苔后,吸收利用60%以上营养物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文蛤对点篮子鱼排泄物的消化率达12.5%。实验结果表明,点篮子鱼与文蛤处于不同营养层级,二者混养能够使营养物质达到充分利用,提高养殖容纳量,实现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3.不同点篮子鱼密度下鱼贝转录组分析为探究不同养殖条件下鱼贝肌肉在分子水平的响应,得出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本研究设置3个点篮子鱼密度:F1(10 ind·m-3),F2(30 ind·m-3),F3(50 ind·m-3),与文蛤混养56d后对鱼贝肌肉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1)点篮子鱼:GO功能富集结果得出,三组点篮子鱼肌肉在三大功能类中有部分重合。AMPK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信号通路在点篮子鱼肌肉品质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点篮子鱼养殖密度增大时,蛋白质降解相关基因上调,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被激活。(2)文蛤:氮代谢、多种氨基酸代谢在肌肉品质中发挥重要作用。30 ind·m-3组文蛤体内谷氨酸脱氢酶(GDH)、碳酸酐酶(CA)表达量相对于10 ind·m-3组显著降低,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盐还原酶(NR)表达量显著升高,而与50 ind·m-3组差异不显著。高密度的点篮子鱼混养会加强文蛤从外界获取硝酸盐的能力。GS表达量升高,使文蛤体内谷氨酸含量增多,提升文蛤的鲜味。实验得出,不同点篮子鱼混养密度对鱼贝肌肉品质分子调控机制有很大影响,点篮子鱼体内AMPK信号通路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通路发挥关键作用,文蛤体内氮代谢途径发挥重要功能,调节肌肉氨基酸组成,进而影响肌肉品质。
其他文献
<正>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农商银行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机构提升精细化经营能力,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农商银行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机构提升精细化经营能力、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期刊
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已被确定为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轴突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关于NfL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回顾了血清NfL(sNfL)与各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等]、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药物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轴突损伤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的结论为:sNfL定量可作为一个非常
期刊
虾类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摄取水中有机物质减轻水中的营养负荷,并为肉食鱼类提供食物,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长江下游干流虾类现状调查和研究缺乏,针对该江段虾类群落进行系统采样调查,掌握其群落多样性现状及优势种种群特征,支撑长江流域虾类资源保护,并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采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长江
学位
智能化时代教师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得教师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的多元性引发角色冲突、教学关系的多重性消解情感交流、教师期望的全能性遮蔽专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催生职业倦怠,成为智能时代教师面临的生存危机。为此,应明确教师角色定位,积极寻求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成长路径:提升专业素养,整合智能优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合作意识;创新教师角色,关注学生情感;坚定教育信念,担当教育使
期刊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日益上涨,单纯的捕捞和传统小规模养殖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所需,因此水产品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成为必然。但随着养殖密度上升,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感染,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鱼类抵御病害主要依靠先天免疫,因此,通过研究鮸鱼的免疫机制,以探索增强鮸鱼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对养殖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硬骨鱼与哺乳动物类似,先天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与适应性免
学位
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是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鲫和金鱼引起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Herpes Viral Haematopoietic Necrosis,HVHN),给鲫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DNA病毒基因可根据其表达的时序划分为立即早期基因(又称极早期基因,IE),早期基因(E)与晚期基因(L)。立即早期基因在病毒感染的早期表达,调
学位
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已成为城市新型资源。亟需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据资产化、要素化、价值化。依托铜仁市公共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以铜仁实践为例,创新地提出了“1+1+N”城市数据运营模式。首先需建立良好的数据治理体系,明确提出数据源于场景并用于场景;其次需构建完善的数据供应链机制,高效管理城市数据资产,建立数据授权通道,搭建数据追溯、结算和安全防护系统,创新应用场景迭代升级模式和多
期刊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贝类。糖原是牡蛎体内最直接有效的储能物质,也是影响牡蛎肉质肥美的主要呈味物质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牡蛎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常作为牡蛎肉质性状重要的评判标准。本实验室前期已明确了山东东营近江牡
学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农村金融领域重要创新模式,能有效缓解金融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有着独特的战略价值。文章依托数字普惠金融系统,分析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作用机理,总结出具有全国农信体系特色的数字普惠
期刊
通过对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润湿剂、流平剂、消泡剂、抗流挂助剂的筛选,制备了满足Q/CR 546.1—2016《动车组用涂料与涂装第1部分:车体外表面用涂料及涂层体系》标准要求的轨交车辆用水性聚氨酯面漆。该面漆具有良好的光泽外观和涂膜性能,并且具有比较宽的施工窗口,可以替代现有的溶剂型面漆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