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茶树种质的种类和数量为世界之最,茶树种质资源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省茶树种质资源缺乏,又没有系统地把握全国茶树种质资源信息,因而引种和利用的种质资源范围、类型和数量局限性较大。因此,在山东省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加强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工作,对于提高我省茶树新品种选育水平与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茶树黄山群体种自然杂交后代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分析、春夏季鲜叶生化成分分析及冬季叶片生理指标测定,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种质资源茶树叶片解剖结构的观测,结果表明组织结构差异较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69,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3.69%,变异类型比较丰富,在很多成分上变异系数较高。大部分抗寒种质材料解剖结构指数大于2,栅栏组织均在2层或2层以上,上表皮厚度均大于20μm,栅栏组织层数多、细胞较小且排列紧密,海绵组织分布较密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比均大于0.6,上表皮与海绵组织之比均大于0.18。通过对‘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前三类种质材料抗寒性较强,其中07082801、07083008、07084805等3份材料属于抗寒性特强的材料,可以进一步开展生化成分鉴定及茶叶适制性鉴定,从而筛选出优质抗寒种质,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2.通过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发现‘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生理指标差异较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1,平均变异系数达到18.22%,变异类型比较丰富。‘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大部分抗寒种质材料质膜相对透性较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通过对‘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茶树叶片抗寒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第一类群种质材料抗寒性较强,其中07080204、07082803、07081104、07082503、07084102、07082307、07091201、07083006、07084406、07082501等10份材料属于抗寒性特强的材料,可以进一步开展生化成分鉴定及茶叶适制性鉴定,从而筛选出优质抗寒种质,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3.通过对春季130份种质资源进行系统鉴定评价,发现‘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的主要生化成分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9,平均变异系数达到30.5%,变异类型比较丰富。对130份资源的14个生化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84.86%的信息,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每个主成分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所控制的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大部分资源属于适制绿茶类型,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比较特异的资源,这些资源在某一成分或几个成分上具有较高的含量。
4.通过对夏季204份种质资源进行儿茶素各组分的测定分析,其茶树儿茶素各组分变异系数在22.4%~57.7%之间,变异幅度较大。过对儿茶素品质指数、儿茶素总量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制绿茶的种质材料15份、适制乌龙茶的种质材料6份、适制红茶的种质材料7份,这些材料可以作为选育不同茶树品种的重要资源。但204份种质材料的儿茶素总量与前人研究的适制红茶的品种差距较大,EGCG含量在22.8~98.3mg/g之间,而且接近或者超过98.0mg/g的品种很少,绝大部分资源的EGCG含量在60.0~80.0mg/g之间,研究筛选出07084106、07090104、07083002、07083602为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之比均较高特异性资源,可以作特异性材料进行开发利用,或作为茶树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单株07084101的品质指数最大,可以作为培育适制高档名优绿茶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