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修复油田干涸含油污水坑土壤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石油生产基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荒漠化明显,石油污染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亟需开展相关修复技术研究。微生物强化技术中,外源或复投回土壤的原位筛选菌株很容易与强大的本源微生物产生竞争关系,从而失去生态位,难以达到预期修复效果,因而另一种依靠本源微生物增殖降解石油烃的生物刺激技术应运而生。但是,在投加生物质及营养源时,人们欠缺对本源微生物群落的了解,对投加量及投加频次存在盲目性,对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研究较少,从而难以达到精确刺激的目的。因此,本论文对石油烃污染土壤本源微生物群落及修复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考察了营养源和生物质的添加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物种与石油烃降解的响应关系,对于微生物刺激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论文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某油田长期受到不同组合污染来源的干涸含油污水坑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理化性质测试、高通量测序、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表明,本底土壤微生物群落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优势生态类群。被不同污染源(含油污泥、生活污水、落地油、酸化压裂反排液)污染后,Firmicutes(厚壁菌门)、Saccharibacteria(糖酵解菌门)成为新增优势类群,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出现增殖现象,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出现衰减现象,包含生活污水来源的污染土壤中,Chloroflexi(绿弯菌门)的丰度占比均高于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环境因子氮含量对污染组间微生物群落差异影响显著,可作为微生物刺激的关键调控项。以含氮营养源调控为主(四种C/N/P比分别为100:5:1、100:10:1、100:15:1、100:25:1),以生物质(芦苇及生物炭)添加调控土壤通气性为辅,考察了为期60天的微生物刺激修复实验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研究表明C/N/P比为100:25:1时,芦苇组的Firmicutes(厚壁菌门),生物炭组和空白组的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降解前期增殖明显;其它浓度时,Firmicutes(厚壁菌门)降解前期增殖明显,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在降解后期增殖明显,降解前后营养源浓度变化与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丰度都具有显著相关性,不添加生物质时营养源是导致降解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降解前后各组土壤石油烃组分变化,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分析得知,生物炭组在无营养源添加时的总石油烃降解率最高为25.86%;营养源添加情况下,当C/N/P比为100:15:1时降解率最高,芦苇组28.06%、生物炭组30.34%、空白基质组20.15%,群落物种之间对底物的相互竞争主导了各组降解率的变化;并且在相同营养源浓度下,生物炭组降解率均高于芦苇组和空白组,生物炭的添加更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刺激降解效果。Bacilli(芽孢杆菌纲)与菲的降解显著正相关,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与萘的降解显著正相关,通过微生物群落优势类群的变化可预测干涸含油污水坑土壤重要烃类的降解情况。属水平上,在无任何物质添加的空白组自然降解中,主要发生了以Salinimicrobium菌属和Dietzia(迪茨氏菌属)为主导的对正构烷烃的降解;添加生物质刺激了以Salinimicrobium菌属、Dietzia(迪茨氏菌属)、Algoriphagus菌属、Lysobacter(溶杆菌属)为主导的对烷基环己烷、甾烷、霍烷、芳香烃的降解。在营养源及芦苇添加组中,Pedobacter菌属和Virgibacillus(枝芽胞杆菌属)的强势增殖对正构烷烃的降解贡献较大。在营养源及生物炭添加组中,Dietzia(迪茨氏菌属)在C/N/P100:10:1时对芳香烃的降解贡献显著,Halomonas(盐单胞菌属)、Virgibacillus(枝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在C/N/P100:15:1时对于正构C17~38烷、烷基环己烷的降解贡献显著;在只添加营养源的空白基质组中,Dietzia(迪茨氏菌属)、Halomonas(盐单胞菌属)、Salinimicrobium菌属对正构C29~38烷、二环烷基环己烷、甾烷、霍烷、芳香烃(二、四、五环)的降解贡献显著。采用不同微生物刺激方式开展修复时,选择性调控核心降解菌属的增殖可提高石油烃降解率:只生物质开展微生物刺激降解时,Salinimicrobium菌属、Dietzia(迪茨氏菌属)、Algoriphagus菌属、Lysobacter(溶杆菌属)发挥了最核心的协同降解作用;只添加营养源开展降解时,Halomonas(盐单胞菌属)、Dietzia(迪茨氏菌属)、Salinimicrobium菌属发挥了最核心的协同降解作用;添加生物质以及营养源协同降解时,Halomonas(盐单胞菌属)、Virgibacillus(枝芽胞杆菌属)发挥了最核心的协同降解作用。过高的营养源浓度(C/N/P100:25:1)会减弱核心降解菌的增殖,降低石油烃降解率,因而氮素浓度不能无限制的增加。
其他文献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小,为纳米级别,同时,页岩的渗透率也非常小,为纳达西级别。由于页岩储层特殊的性质,页岩气在储层中的运移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目前对于页岩气在孔隙中的流动规律认识不够清晰,对于页岩气多种运移机理的描述不够全面,因此更加细致的研究页岩气的运移机理,建立符合实际条件的渗流数学模型,分析页岩气渗流规律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气在不同尺度下的渗流规律。首先,考虑了自
学位
限域效应广泛存在于多孔材料中,对反应物分子的扩散、吸附和催化反应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催化体系中孔道限域效应的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设计与开发高效催化剂。目前,对孔道限域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微孔分子筛、MCM-41系列介孔分子筛、碳纳米管以及MOFs等结构规整材料,且研究的催化体系也较为简单。但对结构非规整材料在复杂反应体系下的孔道限域效应甚少涉猎。柴油加氢精制是石油炼制重要的二次加工过程,催化剂
学位
近十年来,智能型响应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温敏材料因为操作简单、便于调节而成为智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大部分的温敏材料以丙烯酰胺类为主,临界溶解温度往往都是单一值。2014年万文明报道了单羟基硼酸高分子具有温度可调的温度响应行为。本研究是在新型温敏均聚物发现的基础上,推理高分子温敏性的作用机理,研究不同结构羟基硼酸高分子所导致的性能变化,羟基硼酸高分子的多重响应行
学位
为了有效应对和管理油气管道突发事故,采用“R-E”一体化的方法构建油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以突发事故为界限从风险管理、事故预警、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等角度阐述油气管道正常运行和应急状态的机制,掌握不同应急场景方案的实施原则,设计油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信息化系统的主要模块。研究结果表明,“R-E”一体化的突发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区别于传统的管理体系,可为油气管道突发事故场景的应急处置与管理提供支持
期刊
催化裂化是石油炼制工艺发展最为成熟的工艺之一,在我国炼油工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催化裂化催化剂是催化裂化工艺的核心。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加入ZSM-5作为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和低碳烯烃的沸石组元,符合当代炼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然而,催化裂化催化剂是由Y、ZSM-5等沸石组元与无定型硅酸铝等非沸石组元共同组成的多级孔结构体系。因此,实现沸石组元与非沸石组元的孔结构酸性质协调配合与一体化设计,已成为目
学位
汽油产品质量的升级极大地限制了汽油中烯烃和芳烃的含量,为了保证成品汽油的辛烷值,寻找环境友好的理想高辛烷值组分迫在眉睫。烷基化汽油的主要成分为异构烷烃,具有辛烷值高以及不含硫和芳烃等杂质的优点,是一种最佳的清洁汽油高辛烷值调和组分。相较于传统的HF法和H2SO4法等液体酸烷基化工艺,固体酸工艺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便的优点。但是,该工艺仍存在催化剂易失活的瓶颈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工业化进程。围绕该瓶颈
学位
作为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的代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MPC系统的控制性能监控(Control Performance Monitoring,CPM)技术对保障控制系统长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技术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海量的工业过程数据得以被采集和存储,为基于数据驱动的CPM技术的发
学位
油品中含有多种形式的有机硫化合物,这些含硫化合物不仅降低了油品的品质,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SOx),从而对环境造成危害。为了控制这种污染,许多国家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油品总硫含量标准,这些标准要求使得油品脱硫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脱硫是一种利用特定细菌在常温常压下对油品中的含硫有机物进行脱硫的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并且极具潜力的脱硫方法。在油品的生物脱硫中,由于油品中含硫有机物
学位
本论文针对目前深水钻井隔水管耦合系统动力学有关问题,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深水海底井口-隔水管-平台动力学耦合机理与安全控制”、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全寿命完整性技术及工程应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深水钻井隔水管多体系统动力学及反冲控制研究”为依托,结合我国南海自然环境和现场作业需求,以深水钻井隔水管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深水钻井隔水
学位
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技术代表着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导向性能依赖于内部稳定平台的测控精度,研究复杂钻井条件下稳定平台高精度、高可靠性测控技术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别从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重力工具面角动态测量、稳定平台准确控制和测控系统故障处理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内容简述如下:1.设计了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原理样机及多种典型扰动的模拟测试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