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能反映丙酯草醚分子特征的[B环-4,6-14C]丙酯草醚和[C环-U-14C]丙酯草醚为示踪剂,综合运用核素示踪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着重研究了两者在好氧土壤中的矿化规律、结合残留(BR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腐殖质中的动态分布特性)及其生物有效性。主要结果如下:
(1)ER结果:在培养全过程,B-ZJ0273在S1中的14C-ER均显著高于S2和S3。C-ZJ0273的研究结果与B-ZJ0273一致,且两者在同种土壤中的14C-ER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2)矿化结果:B-ZJ0273和C-ZJ0273在三种土壤中都可开环矿化为14CO2。培养至100 d,B-ZJ0273在S1、S2和S3中的矿化量分别占引入量的0.48%、6.62%和5.04%。C-ZJ0273的矿化量显著高于B-ZJ0273。
(3)BR结果:培养至100 d,B-ZJ0273在S1、S2和S3中14C-BR分别为引入量的17.52%、28.09%和35.32%,且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更易形成BR。C-ZJ0273的研究结果与B-ZJ0273一致。结果还表明,丙酯草醚BR在富旱酸中分布最多,而胡敏酸中最少。
(4)播种水稻14d后,三种处理浓度(0.6 nmol/g、1.2 nmol/g和1.8 nmol/g)下水稻幼苗均表现出不同的药害,且随着浓度增加而药害加重。而丙酯草醚的结合残留在浓度1.8 nmol/g以下对玉米(敏感性作物)均不具药害。
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丙酯草醚结合残留的持留性、土壤中的分布特性及对后茬作物的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丙酯草醚科学合理的使用,推动了其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