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闲赏丛书的编纂与出版--以《欣赏编》系列丛书为中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叶以后出版业迅速崛起,丛书的编纂与出版也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闲赏为主题的丛书逐渐流行起来,在出版市场广受欢迎。《欣赏编》《欣赏续编》及《重订欣赏编》是明代闲赏丛书中的典型代表。
  论文第一部分梳理了《欣赏编》系列丛书的版本系统,讨论了《欣赏编》《欣赏续编》及《重订欣赏编》之间的关系。《欣赏编》有明正德间长洲沈津刊本、嘉靖三十年汪云程刊本及万历八年茅一相刊本。在沈滓《欣赏编》的影响下,茅一相还编刻了《欣赏续编》。明末重编《说郛》的编刻者曾参考茅一相本《欣赏编》及《欣赏续编》,并选择两部丛书的部分子目书为底本。《重订欣赏编》为书贾拾取重编《说郛》系统版片编印的丛书,假托茅一相重订,是书坊射利之产物。
  论文第二部分讨论了《欣赏编》的编纂旨趣,并通过考订《欣赏编》子目书的版本源流总结其文献价值。沈津是明代中期江南地区文人鉴藏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在某种意义上,《欣赏编》能较为集中地反映这一时期文人精英群体对闲赏文化的理解。《欣赏编》的编纂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博学好古之风的流行以及人们阅读兴趣的变化,而这部丛书编纂之要旨便在于满足读者对博雅通古的追求与向往。沈津“嗜古”的藏书喜好与独特的选辑眼光不仅使这部丛书成为明代最早的闲赏丛书,也使这部丛书具有突出的文献价值。
  论文第三部分讨论了《欣赏续编》的编纂旨趣,选取了《欣赏续编》中的《诗法》进行个案研究,并结合《欣赏续编》其他子目书的内容与版本总结其文献价值。晚明时期,阳明心学与禅宗的流行激发了人们对精神解放的追求,自得、自适、自娱上升为这一时期闲赏文化的重要内涵,《欣赏续编》编纂之要旨即在“自得自适”。《欣赏诗法》是茅一相的个人作品,但它的内容主要源自《艺苑卮言》《解颐新语》及一部包括《诗法家数》《木天禁语》等诗法作品在内的诗法汇编,茅氏本人并无发明。此书没有单行本,仅作为《欣赏续编》的子目在世间流传,其成书与所属丛书的编纂及出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丛书编纂中出现的此类著述行为而言,谋利与求名是两种主要的动机。一方面,编者根据丛书的主题与定位选择和剪裁文献,以期满足消费者的阅读需求而大卖获利;另一方面,他们将个人作品收入所纂丛书,亦能通过序跋的夸饰和作品的流传获取名声。《欣赏续编》的子目书多为明人抄撮之作,其文献价值远不及《欣赏编》。
  论文在最后部分全面地分析了明代闲赏丛书的出版背景,从编排方式、编纂的材料来源、子目书书籍责任者的著录及丛书书名与编者的伪托四个方面讨论明代闲赏丛书编纂与出版的特点,并对此类丛书的出版意义进行总结。明代闲赏丛书的大量出版,为明人闲雅生活的经营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全面的指导,推动了雅文化的普及。这一出版热潮,使许多可能亡佚的小书、无关经国济世宏旨之书得以化身千百而流传于世,而后人亦可借助此类丛书考察明人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礼仪文明的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礼仪在我国整个历史文明的长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每个中国人的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礼仪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礼仪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  大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受教育者。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礼仪教育有助于
学位
本文以明代嘉靖文人王文禄的文学批评和创作为研究对象,对王文禄的生平著述、思想观念、文学批评著作、笔记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王文禄其人研究。本章主要梳理王文禄的家世生平、现存著述的成书时间与主要内容;以王文禄《百陵学山》中收录作品为基础,考察王文禄对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佛道思想的取舍。第二章,王文禄文学批评研究。《文脉》显示出王文禄的文论观深受明代复古文学思潮影响,他推崇汉魏之际雄
学位
陆进是明末清初时期西陵词人群中重要人物之一,其和俞士彪编纂的《西陵词选》是西陵词社成立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西泠十子”的后起之秀,陆进的诗文成就在乡里十分著名,后又跟随徐士俊等人习词,与江浙一带文人交游唱和,刊刻词选。本篇论文以陆进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对陆进的生平交游、编纂的词选以及词作的考察分析,发现陆进作为整个清初时期词坛的风起云涌的经历者,其词学观点和词学风格反映了清初时期词坛的风气。因此
学位
明末清初,易代之变。沉睡了300多年的唱和词,在这场风云际会中重新焕发生机。之前已有相关的研究表明,清初唱和活动与清初词风的演进、清词的“中兴”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明末清初词坛“巨擘”的陈维崧,既是这场唱和风尚中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稼轩风”唱和的引领者。现存陈维崧的词作约有一千六百多首,其中唱和词的数量有四百多首,占其词作总数的四分之一,数量非常庞大,陈维崧可以称是清代唱和词的第一人。同时,
学位
“说部”体例可溯源到汉代刘向的《说苑》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目前材料来看,在明代王世贞的《弇州四部稿》中,“说部”首次以独立类目的形式出现。此后,许多著作相继沿用。  作为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一部清代官修目录,《四库全书总目》虽然没有设立“说部”类目,但“说部”作为一个概念,广泛见于类序及提要中。《总目》中的“说部”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内涵不明确,外延所指也没有清晰的划分界限。  在《总目》
杜甫哀悼诗文是指杜甫为悼念、追念同时代逝者及祭悼宗祖而创作的诗歌与文章。据此定义,可以明确杜甫的哀悼诗共计29题,36首;哀悼文则包括祭文、墓志、碑文在内,共计6篇。  就中国文学史而言,在杜甫之前,哀悼诗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也即先秦发轫期、两汉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在此期间,以汉武帝、蔡邕、潘岳、庾信等为代表的为数众多的文人创作出大量的哀悼类文学作品并得以流传。及至杜甫所在的唐代,哀
学位
明代晚期,杜甫“诗圣”的地位在文学史上基本确立。称杜甫为“诗圣”,一方面是因为杜诗沉郁顿挫、工于格律,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则是缘于杜甫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奉守致君尧舜的儒家理想。杜甫的生活创作时代正逢唐王朝由盛转衰急剧衰落的转折点,前后经历的鲜明对比使得杜甫对百姓穷困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也对圣君贤臣治理的盛世更加向往。杜甫一生为官的时间很短,大多在干谒投赠和漂泊流离中度过,对当时上层社会
学位
王符在《潜夫论》中广泛批评时政,总结得失,体现了其博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该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法律、伦理、教育等各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反映和叙述。在书中,王符以兼采众家的格局,对东汉中后期政局衰乱、世风浇薄等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笔力遒劲、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本文以《潜夫论》的引书为研究对象,考察王符知识体系和思想的博杂性,挖掘《潜夫论》的引书价值。全文共四部分。  第一
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位诗人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被称为唐代诗家之“三李”,他们的诗作具有梦幻色彩、宗教色彩等种种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发现三者的梦诗创作数量颇多,同时也具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三李”所处时代约为公元八世纪初至九世纪中后期,三位诗人恰好贯穿了唐王朝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王朝由盛至衰的变化历程。梦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与个人心理等内涵十分值得探究,诗
学位
人名是作为个体的人存在于社会中的特定称谓符号,是人之间进行交流最重要的符号之一,也是在群体里区别作为个体的你、我、他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人名还是伴随民族文化产生发展的见证者,人名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意识、价值追求、审美心理等诸多因素。金庸武侠小说通俗易懂,影响广泛深远,艺术水平与审美价值也达到一定高度。小说人名是集文化、审美、符号、技巧、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要素为一体的复杂系统,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