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彼得·潘》中译本显化的研究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潘》自1911年从剧本改编为小说以来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已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佳作。自1929年梁实秋先生将其译为中文,如今已有几十种中文译本。随着时代发展,未来翻译家们必将进行更多重译。由于儿童与成人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关注儿童读者的需求。显化作为一种翻译技巧使文章的意义和逻辑更加清晰明确。目前的显化研究多将显化作为翻译共性进行词汇语法层的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音系层和字音层。因此本文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研究显化技巧在《彼得·潘》中译本中的应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为框架,以著名译者杨静远和马爱农在《彼得·潘》翻译中的显化技巧为研究对象,对两译本进行定性研究。文章旨在探讨两译者在《彼得·潘》的翻译中进行了何种显化、显化的效果如何,显化如何帮助儿童读者理解故事,并分析引起显化的动因。经过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杨、马均有在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进行显化。在概念意义中,通过显化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重构语态,帮助儿童读者掌握情节、想象场景和了解背景知识。在人际意义中,通过显化评价资源,促进儿童对人物性格、人物情感、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显化协商资源,与儿童建立团体感、拉近距离、共享观点,引领儿童参与到故事中。在语篇意义中,通过重构主述位、增加聚焦副词、显化衔接系统,帮助儿童快速抓住重点、促进儿童阅读理解。第二,显化总体促进儿童读者的理解,但是也存在不恰当显化的现象,不符合人物的性格、认知和作者写作技巧。第三,引起显化的动因包括文化、语言、译者和目标读者等方面。两译者所处时代、翻译策略和对目标读者的认定都影响到显化技巧的使用。
其他文献
学位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在整个西方钢琴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非重要的地位,他更是古典乐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诸多学者对其作品的认识多为结构规整、调性布局简单,甚至音乐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等。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笔者选择莫扎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为例,对其中心材料来源与发展,调式调性布局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
学位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可,同时也对当代钢琴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很多钢琴音乐家依然会频繁练习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同时这些音乐作品也出现在很多音乐会和音乐比赛中。本文先阐述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创作背景,接着分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最后结合钢琴奏鸣曲K.576分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实践演奏方法,希望能使莫扎特钢琴作品的演奏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次国家政府外交”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角度提出了以“平行外交”、“多层外交”为代表的理论,论述了次国家政府外交的独特性和正当性。同时,世界各地的次国家政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次国家政府外交的内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次国家政府外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后,中国次国家政府将其视为地方对外开放,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因此运用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本文
莫扎特的作品尽管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但是对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始终是莫扎特作品演奏的难点之一。以《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为例,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调式、曲式、演奏方法、创作方式等方面对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的演奏展开分析。
同声交替传译,也称“同交传”,是一种技术辅助的口译方式。与传统交传任务不同,同交传利用平板电脑、具有录音功能的手写笔和耳机来辅助译员工作。译员可以在第一遍听原文记笔记的同时将原文录音下来,在第二遍回放录音时做同声传译。从理论上讲,同交传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提高准确性和完整性、减轻译员的记忆负担、提高翻译的流畅性等。但事实上,在英汉口译实践中,我们却较少看到这种口译方式,也少有翻译专业的学生译员在口译
乌克兰,是东西方的交界之处。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缘的视角来看,它一直受到欧洲与俄罗斯的双重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塑造了乌克兰丰富而多样的历史与文化,也让乌克兰出现了多元化的族群(Ethnic Group)组成。乌克兰的主体民族是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78%;主要聚集在乌克兰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排第二位的民族是俄罗斯族,主要聚集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占总人口的17%。从1991年乌克兰独立建国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及“走出去”等战略稳步实施,产业结构升级等任务也提上日程。探索“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机理,为我国在当前全球经济及疫情形势下的政策规划,为发掘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持久动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选定了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研究对象,对其内涵、升级路径及测度方法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构建相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对其中提出的影响路径进行检验。首先,本文对我国目前“一带一路”建
葛浩文是一位出色的汉学家译者,其翻译在西方市场受到极大追捧。在推动中国乡土文学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通过全面分析葛浩文在翻译活动中的译者行为,进而研究他的译者动机和译者身份,于中国译者而言颇有益处。笔者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体系,根据译者动机和翻译效果,将译者行为分成四种类型。接着,笔者以小说《蛙》英译本第一章共15部分的乡土语言翻译作为研究语料,共选取了258个案例。通过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