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地非农化区域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由于土地利用的外部性的存在,政府调控变得尤为重要。而政府的调控需要对农地非农化的规律及其存在的区域差异等问题有一个系统、客观的把握。本文首先对江苏省农地非农化区域差异的变迁和区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引起江苏省农地非农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出影响这种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论文绪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以及方法和思路,然后回顾了关于农地非农化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最后指出了文章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论文在第二部分首先从概念、实质、途径等方面对农地非农化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从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和流向方面对江苏省农地非农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数量上看,苏南的建设占用耕地量要高于苏中和苏北;从流向上看,苏南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流向是城镇、独立工矿和交通用地,苏中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流向是城镇、农村个人建房和交通用地,而苏北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流向是水利设施用地。 论文第三部分从城市、小城镇、乡镇企业和转用农地四个角度对江苏省三大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进行了比较。从城市用地来看,苏南和苏中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比较大;就小城镇来讲,苏中和苏北小城镇的平均规模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从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来看,苏南、苏中和苏北乡镇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南至北依次下降。 论文第四部分首先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做了一般解释,然后对引起农地非农化区域差异的可能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将农地非农转用的数量作为因变量,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和资源禀赋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1989年到2002年,导致江苏省区域农地非农化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和资源禀赋。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烟台是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较早的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探索农业产业化
会话是人们日常交际的主要方式。不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会话所表达的意义都可分为两种:说话人说出单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和说话人通过语言所含蓄地表达的意义。会话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人口的企望,更为各级党和政府组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也是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政府在2009-2011年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程之一。本文主要从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时代内涵的理解入手
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在“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确认的。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国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当前,建立土地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面临产业结构转换的严峻挑战,并步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农村产业结构作为全国产业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又在农村,也就是说怎样使农民增收。这也是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农民增收问题,提出有效的增加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化工、生物、医药、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纳米材料常遇到难以分离的问题,限制了其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策略、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
本文所要论述的华侨农场指的是20世纪中叶东南亚地区大规模排华的历史背景下,更确切地说是在1960年印度尼西亚大规模排华的情况下,我国为安置大量归侨而大量设置的农场,因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