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约束动态规划在铁矿石烧结中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矿石烧结是高炉冶炼的第一工序,高炉炼铁工艺是现代钢铁工业生产铁的主要方法,可见,烧结矿质量的优劣与总体钢铁工业效益息息相关。因此,研究铁矿石烧结过程中的机理模型,建立数学模拟模型和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有利于改善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促进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烧结过程热状态的合理分布是生产优质烧结矿的重要条件,对铁矿石烧结过程中烧结终点的预测与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风箱废气温度分布进行建模,通过拟合最后八个风箱温度的线性曲线,实时在线估计虚拟透烧点的位置,进而预测虚拟透烧点的未来趋势,在线指导控制烧结生产过程,提高烧结矿的质量与产量。本文在铁矿石烧结理论的基础上,将烧结过程分成烧结矿层、燃烧层、预热层和过湿层四个层次,对透烧点所在风箱、预热层和烧结层的风箱温度建立分段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对模型进行多变量目标函数的优化拟合,随后再根据实际物理特性附加约束条件,建立多变量目标函数的分层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估计烧结过程的虚拟透烧点和最高精确温度值。最后选取实际数据对铁矿石烧结过程中的虚拟透烧点(BTP)位置进行探讨,预测BTP未来的趋势走向。本文在实证部分选取了山东某钢厂2018年12月的一段稳态烧结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移动平滑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然后利用有限差分的迭代算法分层寻找烧结过程中的最优拟合参数,模拟出了该段时间虚拟透烧点BTP的具体位置。最后对BTP分别进行频域和时域上的预测分析,频域上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变换提取BTP的频域信号特征,基于频谱特征的重构信号代表BTP的基本走势;时域上运用ARIMA模型与基于小波分析的ARIMA组合模型对虚拟透烧点拟合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比较分析两个模型的结果,得出组合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单一 ARIMA模型的结论。因此,本文选择基于小波分析的ARIMA组合模型对虚拟透烧点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控制。
其他文献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引起的开裂是结构耐久性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造成钢筋锈蚀的原因以滨海环境的氯盐侵蚀最为显著。钢筋锈蚀产生的锈蚀产物是其所消耗的铁体积的2~6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增长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逐步扩大,能源消费逐年增长,相关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能源消费相关的碳排放增长迅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9年底我国提出了碳强度控制目标,以抑制工业部门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势头。本文首先利用2006-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及碳排放数量,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计出碳排放全要
罐子模型最初由James Bernoulli于1713年提出.它是随机过程的简单模型之一,在物理学、生物学、传染病学等领域都有一定应用.本文是将以往研究中的两罐子模型推广到了任意K个罐子的情形(K≥2).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在第一部分,假设初始时刻每个罐子中含有一定数目的红球和白球,之后在每一步进行如下操作:依次从第一个罐子到最后一个罐子中取球,记下每次所取小球中红球和白球的数目,将其放回后按照刚
微型燃气轮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在航空、分布式能源、石油、铁路和造船工业中。微型燃气轮机的循环热效率随着涡轮进口温度上升而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微型燃气轮机的效率,通常采用增加涡轮入口温度的方法来实现。但由于空间尺寸和可靠性的制约,对径流式涡轮进行冷却,提升其涡前温度,一直是微型燃气轮机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径流涡轮背盘冲击冷却技术,并利用气热耦
超分子化学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崛起的一门学科,因为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各个领域的关注,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则是其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本文在现有理论和所取得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发电机组由于具有快速启停、污染排放少、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成为电力系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断接入,电力系统为保
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传递运动和承受载荷的重要部件,因其具有摩擦性能小、传输动能效率高及型号齐全等优势被广泛使用。轴承部件表面缺陷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轴承的使用性能,甚
随着机械装备性能要求的提高及其复杂的服役环境,如何保证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已成为机械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而机械结构的可靠性评估和优化设计是保证机械结构可靠性的重要组成
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电学和力学性能,超高的比表面积,广泛地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催化化学、锂离子电池等领域。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高度稳定,其在表面和内部发生的法拉第电容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材料结构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在工业生产和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得到了应用。这些新材料普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