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添加对冬小麦生产力及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attle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追施氮肥对作物生产力、土壤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农田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冬小麦返青期不追施氮肥为对照(T0),设84 kg/hm2(T1)、108 kg/hm2(T2)和132 kg/hm2(T3)3个追氮梯度。探究了试验期间土壤有效氮、土壤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植株氮的变化情况及冬小麦收获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并借助PLFA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冬小麦收获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AM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壤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AM真菌群落组成及Alpha多样性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期间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硝态氮含量呈先降后平稳再升的变化趋势,冬小麦抽穗(5月10日)后土壤硝态氮含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试验初期(4月10日~4月25日)各处理中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基本稳定,从拔节期(4月25日)到收获期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追氮量决定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月变化趋势,且过量追氮对其活性有抑制作用;土壤脲酶活性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平稳的变化趋势,与不追肥相比,追施氮肥具有提高脲酶活性的作用。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土壤pH、速效磷、全磷及硝态氮是引起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土壤因子。(3)试验期间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植株氮含量呈先降低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追施氮肥提高了冬小麦生育后期的植株氮含量。追施氮肥使得冬小麦经济产量提高了 18.62%~22.52%(P<0.05),此外,也发现T1、T2和T3处理下的冬小麦经济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及植株氮含量等均无显著差异。(4)冬小麦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T3处理下硝态氮和有效氮的残留量是T0的倍1.96倍和1.90倍;与T0相比,追氮显著改变了土壤酶活(P<0.05),但也使得 pH 下降了 1.95%~3.77%(P<0.05)。(5)追施氮肥使得AM真菌磷脂和中性脂分别降低了 17.89%~40.65%和48.03~58.77%,同时,NLFA/PLFA 比值也下降了 46.70%~51.39%。试验发现富氮环境利于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AM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并发现不同处理间的细菌与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菌群结构无显著差异。(6)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6份土壤样品中的OTUs序列可聚类为1门、4纲、6目、10科、10属及34种。球囊霉属(Glomus)物种丰富度最高、近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次之,未知属-球囊霉目(U-Glomerales)为各处理中的优势属。此外,不同处理间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均匀度、多样性指数(Simpson index和Shannon index)及Beta多样性均无显著性差异。(7)RDA分析表明,AK、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和AM真菌生物量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Pearson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是引起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及其Alpha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土壤因子。
其他文献
覆膜与间作是重要的农田管理方式,既可以提高土壤性状,又能挖掘土壤潜力,同时对土壤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有重要作用。本试验采取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两因素分别为覆膜(不覆膜、覆白膜、覆黑膜)、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黑豆单作、马铃薯黑豆间作),即单作马铃薯不覆膜(P)、单作黑豆不覆膜(B)、马铃薯黑豆间作不覆膜(PB)、单作马铃薯覆白膜(WMP)、马铃薯黑豆间作覆白膜(WMPB)单作黑豆覆白膜(WMB)、单作
学位
宁夏地区水稻种植有插秧和直播两种方式,与插秧稻比较,直播稻存在出苗率低、难以获得全苗匀苗、杂草稻危害严重、根系分布浅、群体抗逆性差等弊端,同时受低温冷害和土壤盐渍化影响,导致播期延迟,生育期缩短,严重影响了产量。覆土直播是旱直播的一种方式,初步研究表明具有节水、提高出苗保苗率、增产等优势,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明确覆土直播方式下播深和播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富源4号
学位
随着人类不断对栽培小麦的定向选择,使小麦大量优异基因丢失,不能适应稳产、优质及抗病的需要。因此,提高小麦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的目标。国内小麦种植主要以普通小麦为主,而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通过基因重组或累加,产生了综合双亲甚至超亲性状,不仅丰富了小麦育种资源,而且也培育了大批优良品种,对于保证粮食安全贡献重大。本研究对2个普通小麦品种宁春4号和云麦52号的农艺、品质性状及白粉病抗性进
学位
为了探讨生物质炭基肥对旱区土壤耕层质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以下五个处理:CK施用普通化肥(N225kg·hm-2、P2O5 120kg·hm-2、K2O 90kg·hm-2),T1、T2、T3、T4 分别施用生物质炭基肥 1087.5kg·hm-2、960 kg·hm-2、870 kg·hm-2、750 kg·hm-2,研究生物炭基肥对旱区
学位
降水不足和季节性高温是限制干旱地区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滴灌覆膜措施来降低玉米生育期土壤水热环境对其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玉米增产增益的关键技术手段。故本研究以中晚熟玉米品种“先玉1225”,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即渗水地膜(S1)、氧化生物双降解膜(S2)、全生物降解膜(S3)和普通地膜(P),以不覆膜为对照(CK),系统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土
学位
近年来,高温天气频发对喜凉作物马铃薯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为探究花后高温胁迫对旱区马铃薯早衰的响应机理,于2020年与2021年在宁南山区以当地主栽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T1(35±2℃)、T2(30±2℃)自然温度、T3(25±2℃)3个温度,块茎形成期于试验小区搭建拱棚模拟人工气候室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光合荧光特性、抗氧化酶活性
学位
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和营养诊断方法,能够有效监测玉米生育期内生长和营养变化,实现精准施肥,完善田间管理,快速完成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生育期内营养管理。本研究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田间管理精度差,玉米长势监测难、氮肥动态调控慢等问题,利用玉米各生育期内不同氮肥梯度 N0(0kg·hm-2)、N1(70kg·hm-2)、N2(140kg·hm-2)、N3(210kg·hm-2)、N4(280kg·hmf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的稻谷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但稻瘟病严重威胁着其产量和品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有利于广谱持久抗性的提高。本研究为明确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体高代材料的基因型、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根据水稻课题组对582个水稻杂交后代单株材料的研究结果,筛选出抗稻瘟病的43份高世代水稻杂交后代作为实验材料,采用8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上述材料进行了抗稻瘟
学位
土默特右旗地处内蒙河套灌区,由于当地独特的气候与土壤环境,自古以来农产品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尽管当地轻度盐碱地有利于高品质农产品的产出,但中重度盐渍化土壤却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改良利用中重度盐碱地产出品质更好、产量较高的农产品,对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瓦窑村中重度盐碱地上开展了不同“有机+无机”改良物料配施对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
学位
针对宁夏南部旱作区春季干旱、耕层浅薄、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0—2021年在宁南旱区秋作物收获后设置翻耕15 cm(CK)、翻耕30 cm(C30)、深松30 cm(S30)、深松40 cm(S40)、深松50 cm(S50)等5种不同耕作深度的大田覆膜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土壤结构、水分、温度、养分、酶活性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宁南旱区合理耕层构建及作物高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