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瞬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传实验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的瞬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前未发表的自传性作品的合集,本论文研究其中两部主要作品:《回忆》和《往日随笔》。《回忆》是伍尔夫25岁左右写作的一部早期回忆录,她希望以此来继承家族的回忆录传统。然而通过文本细读,却能发现其中存在着身份认同的焦虑和错位。由于母亲早逝所造成的缺失性体验,伍尔夫把对母爱的渴望投射到她所塑造的三个母亲形象当中,运用内聚焦、场景再现等手法,从母女关系中建构自我。因而,在“家族历史学家”的身份与孩子的视角之间存在着身份的错位。笔者认为,在《回忆》中伍尔夫的自我意识尚未成熟,例如受到父权价值观的影响,把母亲理想化和简单化,有意忽略了母亲人格的丰富性等等。因此,在《回忆》当中,身份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往日随笔》是伍尔夫晚期的自传作品。本论文将从时态分析入手,揭示这部自传中的时间因素的特点,接着把它与元小说的某些手法进行类比,认为如下这些特点:如袒露思维过程、质疑真实的有限性、暴露叙事痕迹、日记手法与自传手法相结合、创作与批评相结合等等,使得《往日随笔》成为了一部“关于自传”的自传。《往日随笔》还体现了伍尔夫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例如把母女关系中的自我建构与作家身份的建构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提出了“存在的瞬间”这个重要概念等等。“存在的瞬间”象征了女性自我在父权社会中必经的痛苦,也显示了女性作家如何把创伤性体验升华为文学作品的过程。“存在的瞬间”中所具有的“非个人化”等特点,正是女性无名和匿名特征的继续。而另一方面,晚期伍尔夫却把匿名作为对抗父权社会的手段之一。
其他文献
冯煦(1844-1927),字梦华,号蒿庵,光绪丙戌进士,官至安徽巡抚。在文坛上以词显。《蒿庵词》、《蒿庵论词》颇获好评。其诗歌、骈文等成就也较突出,被汪辟疆评为近代诗坛江左派四领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英语的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很弱。主要针对初中英语阅读的
移动新媒体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大规模应用,是晚近出现的新的媒介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潮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多样而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深刻改写着大众的社会行为方式,并逐
In order to achieve integration of electrmotion and manual operation for manual forklift, this paper designs an improved manual forklift. We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otor according to parameters of ori
《新民丛报》是1902年至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期刊。通过《新民丛报》这一宣传阵地,以梁启超为中心的一批爱国有识之士,凭日译西书之利,大量译介西方著作,内容涵盖政治、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parametric modeling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Hui-Style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user can’t effectively reconstruct the H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