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1、目的:FDG-PET是目前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行癫痫术前评估的重要检查之一,但因其自身限制,单独FDG-PET检查的致痫灶检出率并不高,致痫灶定位准确性不高。进一步的FDG-PET/MRI融合技术已被报道运用于临床,有较高的致痫灶检出率及较准确的致痫灶定位特点。但与单独FDG-PET检查相比,FDG-PET/MRI融合技术的优点尚未完全得到展现。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探讨FDG-PET/MRI融合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作用。2、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2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的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所有入组患者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普通头颅核磁共振平扫,高清薄层并可重建为3D模型的头颅核磁共振T1WI扫描及其它高清磁共振序列,并且完善了头颅FDG-PET扫描。根据普通头颅磁共振平扫的结果,将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分为无灶组,微小病灶组及有灶组。其后使用Analyze和SPM8将高清磁共振及FDG-PET图像进行同步优化,将其融合。然后通过视觉观察定性分析FDG-PET/MRI融合图像,找到可能的责任致痫区,并与电-临床假设致痫区结果对比分析其一致性,使用卡方检验检验其统计学意义。评价FDG-PET/MRI融合技术对癫痫术前评估决策的影响。3、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97例进行PDG-PET扫描的患者(1-54岁),其中6例普通磁共振判定为有灶,41例普通磁共振判定为微小病灶,50例普通磁共振判定为无灶。电-临床判定的颞叶癫痫为44例(45.4%),颞叶外癫痫47例(48.4%),判定半球的5例(5.2%),不能明确定位的有1例(1%)。FDG-PET结果与电临床假设致痫区一致的为44例,一致率为45.4%,而FDG-PET/MRI融合结果与电临床假设致痫区一致的为83例,一致率为85.6%(P<0.01)。有灶组电-临床假设为颞叶癫痫的与FDG-PET结果一致的有1例,假设为颞叶外癫痫与FDG-PET结果一致的有3例,共一致4例(66.7%),电-临床假设为颞叶癫痫的与FDG-PET/MRI融合结果一致的有1例,假设为颞叶外癫痫与FDG-PET/MRI融合结果一致的有4例,共一致5例(83.3%)(P>0.05);微小病灶组电-临床假设为颞叶癫痫与FDG-PET结果一致的有15例,假设颞叶外癫痫与FDG-PET结果一致的有9例,共一致24例(58.5%),电-临床假设为颞叶癫痫与FDG-PET/MRI融合结果一致的有24例,假设颞叶外癫痫与FDG-PET/MRI融合结果一致的有14例,共一致38例(92.7%)(P<0.01);无灶组电-临床假设为颞叶癫痫与FDG-PET结果一致的有8例,假设为颞叶外癫痫与FDG-PET结果一致的有18例,共一致26例(52%),电-临床假设为颞叶癫痫与FDG-PET/MRI融合结果一致的有18例,假设为颞叶外癫痫与FDG-PET/MRI融合结果一致的有22例,共一致40例(80%)(P<0.01)。97例患者中手术患者有31例,占总体的32.0%,其中30例为部分脑叶或病灶切除术,1例为姑息性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手术(VNS)4、结论:利用FDG-PET/MRI融合,相比单独通过FDG-PET检查结果来探测,不仅可以提高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代谢异常发现的阳性率,更能显著提高其与电-临床假设的一致性。根据这些与电临床假设致痫区一致的FDG-PET/MRI融合结果定位提示,促进了许多癫痫患者再次回顾磁共振而发现了原来未发现的病灶,使其从无灶转变为有灶的癫痫患者,改变了患者的临床决策,从而促使这些癫痫难以良好控制的患者能进行癫痫手术,进而控制或者减轻癫痫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