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原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而目前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能看见它们的踪迹,异色瓢虫是一个典型的多型性物种,以往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蚜虫的生物防治上。自从谈家桢揭示了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嵌镶显性(mosaic dominance)规律以来,鞘翅色斑遗传多样性问题,久为分类学家、遗传学家及生态学者所注目,其间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些结果显示了异色瓢虫色斑变异有着时间和地理方面的规律。可能说明不同斑型的异色瓢虫对自然环境的变化的适应性有所不同。本文是对长春市2007年、2008年在长春市区,双阳区、敦化市等地采集的异色瓢虫数据进行的分析,我们将采集的瓢虫分为四种类型:黄底型(succinea)、二窗型(conspicua)、四窗型(spectabilis)、花斑型(axyridis)。研究和以往各地采集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将春天采集没有能够越冬的死亡瓢虫同下个冬天前越冬的活体瓢虫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色斑频率的时间变化和地理变化趋势,同时应用回归分析对温度因素与异色瓢虫色斑变异影响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区2008年与1989年相比,二窗型瓢虫表型及基因频率增长,黄底型瓢虫表型及基因频率有所下降。异色瓢虫色斑频率变化越冬前后没有变化,各色斑型异色瓢虫越冬能力相差不明显。小范围内,异色瓢虫越冬集群间色斑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各色斑瓢虫集群时没有倾向性。异色瓢虫色斑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年代变异与年平均温度变化相关性显著。纬度低的地区瓢虫色斑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变异波动大于纬度高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