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DH在HER2+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新辅助治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HER2+乳腺癌异粘蛋白MTDH的表达新辅助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HER2+赫赛汀联合新辅助治疗患者MTDH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疗效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至2017年0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使用赫赛汀联合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HER2+患者资料,共144例,为实验组,使用SPSS22病例对照匹配(Case Control Matching),1:1匹配同期局部晚期HER2+未使用赫赛汀的新辅助化疗患者为对照组共144例。上述患者均首先经免疫组化证实HER2+,若HER2 2+,则经过FISH检测,明确HER2扩增,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MTDH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以及预后的关系。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化疗方案选择等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例选择无差异。2.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评价,无差异,可能由于评价方式不同导致(P=0.154)。病理疗效评价,实验组MP分级及病理淋巴结分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p CR率上,两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23.6%)相较于对照组(17.3%)有明显增高趋势。3.对比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实验组新辅助疗效关系发现,TNM分期越高,病理N分期越高,新辅助治疗效果越差(P<0.05),Ki-67>14%时新辅助治疗效果更佳(P=0.027),蒽环类序贯紫杉+赫赛汀化疗效果更佳(P<0.05),MTDH表达越高新辅助化疗效果越差(P<0.05)而年龄、受体情况、HER2分层、赫赛汀单周与三周方案均与化疗有效率无显著性相关(P>0.05)。4.MTDH表达,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Ki-67表达,化疗方案选择,p CR率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P<0.05),而年龄、ER、PR、曲妥珠单抗三周和单周方案与新辅助治疗疗效无关。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TDH低表达,TNMⅡ期,AC-TH化疗方案选择以及Ki-67高表达的患者对加用赫赛汀的新辅助治疗更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TDH表达,TNM分期、化疗方案选择为影响化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第二部分HER2+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赫赛汀治疗的MTDH表达与预后关系的探讨目的:MTDH表达对于局部晚期HER2+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和单纯新辅助化疗两组患者预后影响的探讨。方法:筛选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2017年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144例,为实验组,随访成功144例,同时间段,单纯新辅助化疗患者,共144例,为对照组,其中137例患者成功随访,上述所有患者均术前穿刺标本进行FISH检测,或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HER2扩增或HER2+,对MTDH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MTDH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22.00进行分析,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144例患者MTDH高表达者45.14%(65/144),低表达者,54.86%(79/144),其中,MTDH状况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X2=71.001,P<0.05)、Ki-67的表达状况(X2=35.002,P<0.05),MP分级(X2=16.421,P<0.05)有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PR、TNM分期、组织学分级、ER的表达并无相关性(P>0.05)。对照组中144例患者50.00%(72/144)MTDH低表达,50.00%(72/144)高表达,MTDH表达状况与TNM分期(X2=12.119,P<0.05)、Ki-67(X2=27.998,P<0.05)、组织学分级(X2=10.001,P<0.05)、淋巴结转移(X2=31.001,P<0.05)、MP分级(X2=5.998,P<0.05)、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E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截至访视日期实验组共11例患者出现死亡,中位生存79月,1年、3年、5年总生存率为94.9%、93.9%、84.0%;截至访视日期对照组共28例患者出现死亡,中位生存54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77.9%、71.6%,两者有显著差异(X2=4.204,P=0.040)(Fig.3)。实验组MTDH表达、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可以影响患者总生存期。(P<0.05)。截至访视日期实验组共21例患者出现远位转移或者局部复发,中位无病生存期为48月,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为91.9%、80.1%、77.9%;截至访视日期对照组共55例患者出现远位转移或者局部复发,无病中位生存期39月,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为89.9%、64.1%、48.9%,两者差异显著(X2=10.089,P=0.001)(Fig.4)。实验组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Ki67表达状况、MTDH表达可以影响患者无病生存(P<0.05)3.单因素Cox风险比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MTDH表达、MP分级、TNM分期、Ki-67、淋巴结状况对患者的OS有影响,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H表达情况、淋巴结状况、TNM分期、Ki-67对OS有显著影响,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组织学分级、MTDH表达、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PR、MP分级、Ki-67对患者的DFS有影响,差异(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MTDH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对DFS有显著影响,差异显著(P<0.05)。第三部分shRNA沉默MTDH基因对HER2+乳腺癌SK-BR-3细胞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敏感性影响及对裸鼠成瘤能力的研究目的:探讨MTDH基因沉默对HER2+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及对紫杉醇联合赫赛汀耐药性的影响,并研究在裸鼠体内MTDH沉默对HER2+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1.慢病毒侵染方法,构建稳定低表达MTDH的HER2+乳腺癌细胞SK-BR-3,检测转染效率方法选择western-blot及RT-qPCR,构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命名为sh-MTDH。2.MTS方法检测MTDH基因对紫杉醇和赫赛汀配伍处理后,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稳定低表达MTDH的乳腺癌细胞株sh-MTDH及sh-NC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检测sh-MTDH和sh-NC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情况,并测量各组裸鼠肿瘤的大小。5.western-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TD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RT-qPCR和免疫荧光法显示,成功构建稳定低表达MTDH的HER2+乳腺癌细胞株sh-MTDH。2.显微镜下观察稳转MTDH基因的乳腺癌细胞,以及紫杉醇和赫赛汀处理后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转染sh NC和sh MTDH的乳腺癌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形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加入0.1ug/ml紫杉醇和10ug/ml赫赛汀24小时后,细胞呈现凋亡状态,形态表现为皱缩或变圆。3.采用MTS方法检测不同表达水平MTDH的乳腺癌细胞SK-BR-3对紫杉醇和赫赛汀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在乳腺癌细胞SK-BR-3中,敲低MTDH可明显增加对紫杉醇和赫赛汀联合用药的敏感性。4.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TDH基因表达后,sh-MTDH细胞在体内形成的种植瘤,其重量显著减轻,体积显著减小(P<0.05)5.western-blot法,免疫组化法分析裸鼠种植瘤MTDH表达水平,sh-MTDH种植瘤中MTDH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消化道肿瘤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方法:1.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外科住院肿瘤患者78 946例,根据2012年全球改善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的AKI诊断标准及血肌酐水平较入院基础线增加或降低50%的扩展标准,结合排除标准,筛选出AKI患者。统计AKI总发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病程呈进行性、不可逆性发展,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KDIGO对CKD提出了统一的定义和分期后,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国家对CKD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据报道,2017年全球CKD患病人数近7亿人,患病率约9.1%,有123万例死于CKD。我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原发性颅脑肿瘤,其起源于大脑和脊髓内的神经胶质细胞。目前,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联合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此外免疫疗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包括靶向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贝伐单抗,吉非替尼和CAR-T细胞疗法。恶性神经胶质瘤以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BM)最具有侵袭性,高转移性,这些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据报道,GBM可以表现出高程度的血管增生和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目前HCC占我国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第五位,所有癌症致死性疾病的第二位,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HCC的早期诊断、综合及个体化治疗、治疗后监测复发及远处转移,是提
第一部分低剂量CT对肺小结节体积测量影响的体模研究目的:利用体模研究不同的管电流和管电压组合的低剂量扫描对肺小结节体积测量一致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胸部体模扫描8个直径为3、5、8、10 mm的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采用不同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组合扫描方案。管电压分别为:70、80、100、120KV。管电流分别为:20、30、40、50、60、70、80、90、100mAs。使用工作站测
食管癌(E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七,死亡率在第六位。与欧美国家不同,食管鳞癌在我国常见,腺癌非常少见,由于早期诊断的困难,大多数食管鳞癌患者有较高的转移和复发率,总体5年生存率约20%。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在治疗中至关重要,而且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非编码转录是人类基因转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链非编码RNA是非编码R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社会负担重,依据KDOQI标准分为5期。与健康人相比,1-3期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然而其心脏结构和容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心脏射血分数也常在正常范围。事实上,1-3期CKD患者已发生弥漫性心肌间质纤维化,导致了心内血流异常。因此,我们需要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对1-3期CKD患者心脏进行准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患者常常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等临床特征。由于IBD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IBD是由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有害病菌侵入组织,进而引起人体免疫持续激活而导致的一类非特异性炎性疾病。IB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SIMD)是脓毒症引起的可逆的、以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心功能不全,伴或不伴有舒张功能障碍。脓毒症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SIMD是MODS的心脏表现,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目前SIMD的具体病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可能的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死亡率最高。80%以上的肺癌患者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有两种主要亚型: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不同亚型的NSCLC与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有关,两种亚型NSCLC的分子机制不同,导致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深入分析LUSC与LUAD之间的差异基因,有助于寻找鉴别和治疗LUSC与LUAD的信号通路和分子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