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和”文化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汉语“和”字的历史渊源写起,论述了“和”字的丰富的含义,阐述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现代价值,其中包含了和而不同的审美观、和为贵的价值观与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包括中和思维方式、协调思维方式、和善思维与和合思维方式。这些具有中华民族显著特色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中国古代的书籍设计、建筑与园林设计、服装与家具设计、雕塑艺术以及中国古代的民间美术等各个艺术设计领域来阐述中国传统“和”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及作用。正由于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形态深刻地体现了“和”文化精神,所以作为当今的设计师更应该努力从传统中吸取“和”文化精髓。比如“和而不同”、“中和之美”、“和谐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审美观念,使之服务于现代设计,这样才能增加设计作品的文化含量,彰显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基于此,笔者极力倡导“和谐化设计”新理念。 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了“和谐化设计”新理念。 第一,论述了“和谐化设计”的依据:中国传统“和”文化为“和谐化设计”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中国传统与现代艺术设计实践为“和谐化设计”提供了实践经验基础;国外当代艺术设计的成功经验为“和谐化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为“和谐化设计”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阐述了“和谐化设计”的概念及核心。所谓“和谐化设计”是指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和文化精神为指导,在处理人、设计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构成设计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调和其矛盾与对立,使之获得动态平衡,建构一个有机协调的统一整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的实用和审美的双重需求。“和谐化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讲的人包括设计师和广大受众。设计师是设计主体,受众是消费主体,他们在设计中都处于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广大受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满足广大受众的实用和审美需要作为设计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设计师特别是广大受众在设计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分析了“和谐化设计”的五大特点:即:民族传统性、市场经济性、系统整体性、人文艺术性、现代科技性。 第四,强调了“和谐化设计”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一是个性化与共性化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民族传统性与现代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市场经济性与人文关怀性相统一的原则;四是经济实用性与艺术审美性相配合的原则;五是兼收并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和谐化设计”的三个基本要求。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要求做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要求做到全民设计、人性化设计;在处理设计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做到系统化设计或整体化设计。 第六,文章从五个层面论述了“和谐化设计”的构成关系。一是设计主体关系的和谐,包括设计师个体素质关系的和谐与设计师群体关系的和谐。二是设计主体与消费主体关系的和谐。设计师必须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新观点,根据受众的实用和审美需要来设计作品或产品。三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包括设计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消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四是客体关系的和谐。包括产品的形式构成关系的和谐、产品的内容构成关系的和谐、产品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和谐。五是设计主客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这实际上是指人、设计品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系的和谐。 笔者认为,倡导并实践“和谐化设计”新理念,有利于开创现代艺术设计新局面,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南宋美学是以“涵泳”为核心内涵传统美学,具有鲜明的时代审美特征,完整的主体审美意识和丰富的审美形态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站在中国传统美学的
本文首先对离子色谱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了解离子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对离子色谱技术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相关应用技术,也为后期在岩矿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作为一衣带水、地脉相连的友好邻邦,中韩两国的历史文化素有渊源,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在文化背景和美学基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韩国电影不仅跻身于世界电影潮流的前列,而且自觉地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