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六味饮治疗暑湿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湿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发生于夏末秋初季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乏力、脘痞心烦、舌苔薄腻、病程缠绵。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每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具有一定传染性,且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外感热病。根据现代医学 病原学的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是由细菌引起。目前现代医学关于抗病毒药物的发展比较缓慢,且疗效尚待评估。抗菌方面,自从青霉素问世之后,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及副作用已经成为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病原体不断地变异,疫苗与抗生素的发明似乎总是赶不上病原体突变的速度。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作息失调导致免疫力降低。根据调查,每人每年患上感的次数约为4次。本研究立足于中医药辨证论治,探讨清暑六味饮治疗暑湿病(上感)发热及症状的实际疗效。 文献理论研究 中医认为暑湿病是因为素体正气不足,或内蕴湿热,容易在夏末秋初感受暑湿病邪而出现以暑热见症突出,又兼具湿邪郁阻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病机理体现在温病学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特点中,随着机体的正气与病邪的强弱关系,临床上病机转变可表现为邪郁肺卫、邪郁少阳、弥漫三焦与气阴两伤等证候。 目的: 1、研究岭南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与居民生活习惯,从历代文献中探讨出辨治暑湿病的理论和系统的治疗方法。 2、结合中医病因病机与温病学的证治特点,研究清暑六味饮治疗暑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发生于夏末秋初季节,符合纳入标准的暑湿病患者72例,随机建立治疗组(38例)与观察组(34例),治疗组以清暑六味饮随证化裁,观察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以3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观察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显效率41.18%,总有效率52.94%;治疗组显效率65.79%,总有效率84.21%。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率相比P<0.01,说明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差异,提示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观察,除了发热、恶寒等症状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余症状的改善均有显著差异,尤其在湿阻脾胃等症状上中医治疗组皆表现出较突出的疗效。 结论:
其他文献
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能源带来了巨大的消耗,严重影响了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我国在工民建筑节能施工技术领域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在加强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的同时
刀具磨损在线检测和刀具寿命实时跟踪是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分析刀具磨损在线检测原理,形成了适合于FMS刀具磨损检测的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通过探讨刀具寿命的主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村庄的“善治”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村民自治是一种法定的治理模式,也是当前村治所追求的治理状态,但是受经济基础、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漆的最初要义主要在于器用,属于物质产品的范畴,这从河姆渡发现的朱漆大碗可以得到印证。它的问世,揭开了中国漆艺始于器用的篇章。在中国古代
本文介绍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四区建筑的总体布局及设计理念、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生态办公空间及节能设计、景观设计及消防设计,以供读者参考。
<正>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并存。如果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中缺少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引领,学生就很容易在现实中迷失自
期刊
自动监测刀具磨损、分析刀具磨损状况是FMS和CIMS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词题。文章在LabVIEW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机床主轴电动机电流信号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在线监控电流的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我国省际卫生服务效率现状及提升对策。方法基于《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从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选取2009年统计资料包括以下分析指标的18个省(市、自治区
目的:哮宁口服液是我师在多年临床基础上优化组合而制成的治疗哮喘的有效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突出。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手段,观察哮宁口服液对哮喘动物模
1,2-二氢化-2,2,4-三甲基喹啉均聚合物(TMQ)近来已领先于丙酮和二苯胺的高温反应物(BLE),而作为通用型防老剂广泛地扩大使用,特别是在轮胎胶料领域。这两种防老剂在小轿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