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壮族木石混合干阑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革带来村落传统建筑的衰落,保护与研究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我们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保护,不仅是对其物质实体的保护,更是对影响其空间布局形态的人文精神内涵进行挖掘、保护与延续。我国现存的干阑建筑有木构干阑、石干阑和木石混合干阑。木构干阑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构材料,木构屋架是其主要承重构件;石干阑是以石材为主要建材的干阑建筑,其承重方式为砌体结构;而木石混合干阑的形成是在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木材缺乏与当地壮族人民特有的人文风俗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由木构干阑向石干阑变迁的过渡形式。木石混合干阑建筑是干阑建筑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类型,集中分布于我国壮族人口占99%的靖西市。它不仅是当地人为适应特殊气候条件而建造的集居住与生产功能为一体的楼居建筑,更是当地壮族文化的容器,承载着独特的宗教文化信仰。自近代以来,虽然当地木石混合干阑建筑经受了多次的破坏与重建,但壮族的传统文化及信仰仍顽强的在其建筑的空间布局形态中延续。本文着眼于靖西传统壮族村落中的木石混合干阑建筑,从传统壮族村落的建筑组合的空间关系开始,采用村落层面——建筑单体层面——建筑内部及构造这种逐层细分的研究逻辑,并分析其外部形式特点与其内部人文精神之间的逻辑联系,对当地干阑建筑中存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剖析。总结出影响当地建筑空间形态的因素,即在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体现出的空间形态特征与壮族人民精神文化、传统风俗等人文因素影响下体现出的空间形态特征。并结合靖西当地传统壮族村落的现状,以传承壮族传统,保护壮族生活生产文化为目标,主要以本研究总结出的空间形态影响因素而延伸出对靖西当地传统木石混合干阑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建议,提出对靖西壮族传统民居传承与发展方式,传承靖西壮族人民的传统营建智慧。对靖西村落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以及提出对传统木石混合干阑使用的改进意见。本文依靠田野调查、实地走访的方式深入调查靖西壮族村落中的木石混合干阑建筑,并对其选取典型进行测绘,将测绘数据、走访资料与相关史料、文献结合,对靖西壮族的文化信仰与其传统木石混合干阑建筑的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特别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专家型辅导员的成长离不开政策与体制的保障,更依赖于辅导员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何发掘内在动力、科学规划职业发展生涯、循序渐进地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是钟情于这份事业
近年,我国西部地区在加紧实施“两基”的同时.也在稳步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发展农村普通高中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步履艰难、缓慢,成效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治的224例CSP患者,按首治方案分组:药物治疗加清宫术(A组),子宫动
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动员教育系统利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埃比尼泽·霍华德和他的思想演进过程”是城市规划师F.J.奥斯本在1950年纪念霍华德百年诞辰的一篇重要文献.奥斯本是英国规划理论家,霍华德田园城市运动的热心支持者,又是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校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德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功利意识和强势政治的影响,使德育工作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成为“空中作业”,我们丢弃了道
几年来,佳木斯市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农村中等教育改革和实践,大力推进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机制,为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语言和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以及与美声唱法进行初步比较的基础上,审视了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进行“化合”后形成
最近,笔者到几所学校去听课,发现有些老师在讲课时惟恐学生听不明白,把一些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问题和实践活动都给包办了。面对这样的“勤”教师,学生慢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