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院城——单位体制下的城市空间格局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从对中国单位体制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了北京城市空间格局基于"院"的"蜂窝状"特征."院"是指属于单位的封闭的工作或居住空间,北京的城市空间就是以这种院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城市空间被分割为一个个封闭的院,而建筑从属于院,城市构筑在建筑—院—城市这样的三级结构之中,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称北京为"院城".对院的认识是基于对北京城市空间的一个片段——马甸—北太平庄地段(122.67ha)上的院所进行的数据统计与图形分析.这一地段总面积的88﹪被71个院划分,整个地段呈现出"蜂窝状"的空间格局.由于这些院分属于不同的单位,院实际上是单位的空间载体,因此对院的进一步分析是从单位体制角度进行的.单位体制在宏观上纵向贯通、横向闭合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单位在城市中以各自独立的姿态出现,并最终形成了以院为单元的"蜂窝状"城市空间.在这样空间格局下,院对城市空间不断占据,导致了院的扩张与城市空间的萎缩.论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了这一问题:围墙/围栏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北京与曼哈顿道路密度比较;院城结构下的浅商业空间.论文的最后部分讨论了院在当今的变化,认为尽管院与院城都发生了局部的破损,但整体上院及院城的空间结构并没有改变.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日射站和常规气象站水平面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时空尺度的太阳辐射估算模型:依据坡地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机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太阳辐射分
该文首先从土地利用和GIS、R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出发,在明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空间涵义的基础上,以广州市海珠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为例,对城市区域尤其是城市边缘区的
志高七十五厘米,宽七十七厘米。志文凡二十八行,满行三十一字。二○○八年洛阳偃师出土,石归洛阳民间人士收藏。志主窦牟,字贻周,两《唐书》有传,贞元二年登进士第,试秘书省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中西部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近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并广泛地应用于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的新技术
零售业的国际化扩张落后于工业的国际化.直至20世纪90年代,零售业的国际化扩张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自1992年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零售商及港澳台商投资
谢颖苏在清代台湾书画史上声名显赫,兼具诗、书、画、印四绝才华,其篆刻入妙,宗汉代与清代。《琯樵真篆》为后人收集谢颖苏印拓一百方,粘贴印谱上,采用线装而成的孤本。谢颖
该文以无锡市为例,从国内外大城市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结合无锡市的实际,研究了中国在当前快速城市化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石与理论体系郭志鹏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