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引起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充分了解CHB的发病机制、分析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HBV持续感染与T淋巴细胞耗竭相关,各种抑制性细胞、受体和细胞因子组成的免疫调控微环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群髓系来源的异质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免疫抑制功能,但其在CH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课题将观察CHB患者外周血中MDSCs及Treg、Th1、Tc1细胞的频数变化规律,分析MDSCs的表达与其他免疫细胞以及患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并检测IL-10、TGF-β及IFN-γ的表达水平,探讨MDSCs在CHB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CHB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CHB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其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的诊断标准;并选取同期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并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血清HBV DNA水平等临床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3+CD11b+HLA-DRMDSCs的比例,进而根据其CD14与CD15的表达情况,以CD14+CD15-的MDSCs细胞作为单核细胞型MDSCs(M-MDSCs),以CD14-CD15+的MDSCs细胞作为粒细胞型MDSCs(G-MDSCs),观察两种亚型所占百分比。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中Treg、Th1、Tc1细胞频数,以CD4+CD25+Foxp3+细胞为Treg细胞、CD4+IFN-γ+细胞为Th1细胞、CD8+IFN-γ+细胞为Tc1细胞,分别计算其在CD4+或CD8+T细胞中所占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0、TGF-β及IFN-γ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mdscs及其亚型、treg、th1、tc1细胞及il-10、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病例组中mdscs及其亚型与treg、th1、tc1细胞的水平是否相关,以及外周血mdscs及其亚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chb患者中mdscs的主要相关因素。双侧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hb患者外周血mdscs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19%vs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71,p<0.001);与对照组相比,chb患者mdscs中g-mdscs所占比例升高(z=-2.015,p=0.044),而m-mdscs无明显变化(z=-1.614,p=0.107)。2chb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3.2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5,p=0.002);病例组中th1、tc1细胞的比例也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chb患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进一步将病例组分为初治组与经治组,初治组与经治组的mdscs、treg细胞频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dscs:初治组vs经治组vs对照组:1.20%vs1.20%vs0.33%,h=16.70,p<0.001;treg细胞:初治组vs经治组vs对照组:3.24%vs3.28%vs1.33%,h=9.985,p=0.007),但初治组与经治组间mdscs、treg细胞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dscs中两种亚型所占百分比及th1、tc1细胞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初治chb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与th1细胞呈负相关(r=-0.645,p=0.013),但与treg或tc1细胞不具有相关性(p>0.05);mdscs的两种亚型:g-mdscs、m-mdscs与treg、th1、tc1细胞均不相关(p>0.05)。5初治chb患者外周血mdscs的百分比与alt及hbv-dna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6与0.542,但与ast、tbil、dbil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mdscs的两种亚型,g-mdscs、m-mdscs与alt、ast、tbil、dbil及hbv-dna水平均不相关(p>0.05);比较hbeag(+)与hbeag(-)组间mdscs及其亚型的频数,发现hbeag(+)的chb初治患者中mdscs比例[(1.36±0.79)%]高于hbeag(-)组[(0.82±0.59)%],g-mdscs与m-mdscs所占百分比略高于hbeag(-)组,然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病例组vs对照组:(7.00vs5.43)pg/ml],而tgf-β1[病例组vs对照组:(185.6vs298.67)pg/ml]与ifn-γ[病例组vs对照组:(31.84vs47.16)pg/ml]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tgf-β1、ifn-γ的表达水平与mdscs及其两种亚型的频数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8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的表达与alt、ast、tbil、dbil及hbv-dna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7、0.757、0.487、0.486、0.664;然而,tgf-β1及ifn-γ与alt、ast、tbil、dbil及hbv-dna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0.05)。9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初治chb患者中,hbv-dna与th1细胞水平为影响mdscs表达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1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hb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升高,其中g-mdscs所占比例升高,而m-mdscs无明显变化,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也明显升高,而th1、tc1细胞的频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mdscs与treg细胞可能共同参与chb患者的免疫耐受过程,hbv持续感染可导致免疫抑制性成分水平上调,影响机体的抗病毒应答反应。2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密切相关,提示mdscs可能通过产生il-10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促进免疫逃逸,导致慢性化。3抗病毒(恩替卡韦)治疗后,chb患者mdscs水平无明显改变,提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炎症症状,但对mdscs表达无影响。4chb患者外周血mdscs与th1细胞呈负相关,但与treg、tc1细胞无明显相关关系,提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mdscs可能主要通过抑制th1细胞的功能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5chb患者外周血mdscs的表达与alt、hbv-dna水平呈正相关,表明mdscs参与chb疾病进展,若靶向消除mdscs,可能为chb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相异构成要件共犯认识错误是指共同行为人客观实施的犯罪与主观欲实现的犯罪不完全相同,且不在同一构成要件内。相异构成要件共犯认识错误大致可以分类为实行犯认识错误、教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外(主要指英语世界)研究重点由高到低可排列为非裔、拉美裔、印第安裔、亚裔和犹太裔美国文学研究。国内研究重点
文章提出了时变偏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给定其他分量序列的条件下,序列间的直接动态Granger因果关系,将两个序列的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RollingHong检验方法推广到多维情形
目的:了解窝沟封闭预防儿童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将晋城市420例6~7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分为两组,左侧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为实验组,对实验组840颗牙齿
<正> 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主要方法——规范法和实证法。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一直是规范法一统天下,并以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介绍和
微信群中的“夸夸群”日前在高校圈子中流行起来。在夸夸群内,被人夸奖是家常便饭。不管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其他群成员的夸奖。“没有规则,各种夸,直接夸,随意夸。”除了在年
<正>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举办了一场包括刺绣、串珠、烹饪厨艺等多项劳动技能交流展示竞赛,以促进就业,活动吸引不少育龄妇女积极参加并受到了大家欢迎。
实证会计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它代表了当今世界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我国会计理论界也开展了对它的研究.本文着重就
目的:介绍近年来莪术油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情况。方法:查阅大量关于莪术油抗肿瘤和抗病毒研究和临床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莪术油具有广谱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得到
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局势多变且冲突频仍,在综合考量国内外影响因素与制约力的基础上,土耳其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中东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并形成了"追随美国"、"亲阿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