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lov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部位。 方法:1.采用电刺激鼠尾-嘶叫法,观察外周给药(腹腔注射)时,不同剂量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生理盐水组、异丙酚1mg/kg组和2mg/kg组,分别测定和记录基础痛阈值和腹腔给药后5、10、20、40、60、80分钟时的痛阈值。2.观察异丙酚镇痛作用的部位。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六组:侧脑室拮抗组、脊髓蛛网膜下腔拮抗组、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联合拮抗组、以及三组对照组。实验前三到五天分别预置侧脑室套管和埋置蛛网膜下腔导管(PE-10导管)。实验时将0.15μg/rat荷包牡丹碱预注入侧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联合拮抗组则侧脑室和鞘内各注入0.075μg/rat荷包牡丹碱,10分钟后,腹腔注射异丙酚1mg/kg,观察并记录5、10、20、40、60、80分钟大鼠电刺激嘶叫阈值的变化。对照组为预注荷包牡丹碱,10分钟后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同样测定痛阈值。 结果:1.腹腔注射异丙酚1mg/kg和2mg/kg后5、10、20、40、60、80分钟大鼠电刺激嘶叫阈值明显提高,与基础痛阈值相比较,差别显著(P<0.05);痛阈提高百分率注药后5分钟即达67±25.64%,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至80分钟达192±34.03%。2mg/kg组痛阈提高百分率较1mg/kg组略高。2.鞘内、侧脑室分别预注荷包牡丹碱组和同时预注组均能明显逆转异丙酚(1mg/kg,i.p)的镇痛作用,三组的拮抗效应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 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结论 亚睡眠剂量异丙酚在大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异丙 酚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脊髓和脊髓上中枢的GABA^受体介导 2 的,其镇痛作用能被GABA^受体桔抗剂荷包牡丹碱所桔抗。
其他文献
导言无论是课堂测验还是期末考试,教学测评作为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感到教学测评正在偏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样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内涵。从'作文兴趣、指导与讲评、拓展功能'等方面,阐述多媒体在作文教学
受到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美国本科教育顺应社会机构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强调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发展上突出能力本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专业评估机构对本科生
目的了解承德市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承德市2010—2014年猩红热的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承德市201
实验目的:制备CPC/BMP复合人工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实验方法: 24只健康成年灰兔(雌性10只,雄性14只,
曾几何时,我们习惯了言必称共识,行必尊指南,共识和指南似乎成了指导我们临床实践的金科玉律。而实际上,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有共性,也一定有个性。我们常常敢于大胆地依据理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威胁人类的第二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 下背痛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
确立区域控制原则是由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客观生态规律决定的。 环境立法之初,其原则和制度设定基本是围绕“点源控制”展开,因为当时的环境问题以“点源污染”为主要特征
瘢痕是人类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但当在某些开放性创伤时,创部发生瘢痕增生,进而引起瘢痕挛缩,影响机体的形态和功能,使得伤员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探索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法、缩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可供广大教师选择,这其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变得多元化,这也是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手段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