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用水占比大,磷肥利用率低。吉林省西部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区域降水量少、土地干旱。水分、养分亏缺成为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能够适时供应养分,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磷肥利用率,达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的目的。本试验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水磷耦合方式及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论如下:
1、不同水磷耦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适宜的水磷耦合方式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但过多的灌水量及施磷量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以W3P1处理作为最佳水磷耦合方式,即灌水量为250mm,施P2O580kg/hm2。2018年和2019年均以W3P1处理产量达到最大,产量分别为12703.0kg/hm2和15259.8kg/hm2。两年干物质积累均以W3P1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8.3g/plant和353.4g/plant。两年均以W3P1处理磷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0kg/hm2和85.9kg/hm2。各处理磷素阶段积累在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阶段磷素积累量较高。W3P1处理较W1P1(灌水量50mm,施P2O580kg/hm2)、W2P1(灌水量150mm,施P2O580kg/hm2)处理磷肥利用率提高4.3%-37%,磷肥偏生产力提高3.1%-12.6%,磷肥农学效率提高5.3%-86.8%。W1P2处理(灌水量50mm,施P2O5120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达25.1kg/hm2/mm,较相同灌水量不同施磷量各处理提高1.9%-14.3%,较相同施磷量不同灌水量各处理提高12.9%-31.4%。
2、不同施磷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在灌水量相同为W2(150mm)条件下,提高施磷量可以提高玉米产量。2018年与2019年均以P3(施P2O5120kg/hm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408.0kg/hm2和14965.1kg/hm2。其次为P2(施P2O580kg/hm2)处理,产量分别为12261.7kg/hm2和14805.1kg/hm2,但P3与P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直线加平台肥料效应曲线分析得出在W2条件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磷肥最佳施用量在80-87kg/hm2之间。
3、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确定P4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最佳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即灌水量150mm,施磷量80kg/hm2,磷肥40%基肥、15%拔节追肥、35%喇叭口追肥、10%抽雄追肥。磷肥分次施用处理(P2、P3、P4、P5)产量显著高于磷肥全部基施(P1)处理,其中以P4处理产量最高,比P1处理增产5.2%。本试验在拔节以后各生育时期,磷肥分次施用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P1处理,其中P4处理处于最高水平,至完熟期达328.1g/plant,比P1高15.0%。在拔节期以后的各生育时期,磷肥分次施用处理的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高于P1处理。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灌浆期可作为磷素营养调控的两个重要生育阶段,并以抽雄期-灌浆期为重,磷肥分次施用可提高这两个生育阶段的磷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其中P4处理磷素吸收积累及利用效果最佳。磷肥分次施用与P1处理相比,磷肥利用率提高28.1%-87.0%,磷肥偏生产力提高2.0%-5.2%,磷肥农学效率提高22.4%-57.5%。
1、不同水磷耦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适宜的水磷耦合方式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但过多的灌水量及施磷量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以W3P1处理作为最佳水磷耦合方式,即灌水量为250mm,施P2O580kg/hm2。2018年和2019年均以W3P1处理产量达到最大,产量分别为12703.0kg/hm2和15259.8kg/hm2。两年干物质积累均以W3P1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8.3g/plant和353.4g/plant。两年均以W3P1处理磷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0kg/hm2和85.9kg/hm2。各处理磷素阶段积累在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阶段磷素积累量较高。W3P1处理较W1P1(灌水量50mm,施P2O580kg/hm2)、W2P1(灌水量150mm,施P2O580kg/hm2)处理磷肥利用率提高4.3%-37%,磷肥偏生产力提高3.1%-12.6%,磷肥农学效率提高5.3%-86.8%。W1P2处理(灌水量50mm,施P2O5120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达25.1kg/hm2/mm,较相同灌水量不同施磷量各处理提高1.9%-14.3%,较相同施磷量不同灌水量各处理提高12.9%-31.4%。
2、不同施磷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在灌水量相同为W2(150mm)条件下,提高施磷量可以提高玉米产量。2018年与2019年均以P3(施P2O5120kg/hm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408.0kg/hm2和14965.1kg/hm2。其次为P2(施P2O580kg/hm2)处理,产量分别为12261.7kg/hm2和14805.1kg/hm2,但P3与P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直线加平台肥料效应曲线分析得出在W2条件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磷肥最佳施用量在80-87kg/hm2之间。
3、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确定P4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最佳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即灌水量150mm,施磷量80kg/hm2,磷肥40%基肥、15%拔节追肥、35%喇叭口追肥、10%抽雄追肥。磷肥分次施用处理(P2、P3、P4、P5)产量显著高于磷肥全部基施(P1)处理,其中以P4处理产量最高,比P1处理增产5.2%。本试验在拔节以后各生育时期,磷肥分次施用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P1处理,其中P4处理处于最高水平,至完熟期达328.1g/plant,比P1高15.0%。在拔节期以后的各生育时期,磷肥分次施用处理的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高于P1处理。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灌浆期可作为磷素营养调控的两个重要生育阶段,并以抽雄期-灌浆期为重,磷肥分次施用可提高这两个生育阶段的磷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其中P4处理磷素吸收积累及利用效果最佳。磷肥分次施用与P1处理相比,磷肥利用率提高28.1%-87.0%,磷肥偏生产力提高2.0%-5.2%,磷肥农学效率提高22.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