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简称FTP)体系作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目前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全方位调控资产负债结构、高效率进行资金配置的有效工具。迄今为止,大多数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均已建立起了覆盖资产负债全科目的完善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与传统的资金管理体系相比,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具有更强大的管理功能,在集中利率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评价绩效、指导产品定价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深刻影响和重要意义。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存贷款利率基本由央行规定并相对稳定,商业银行无需也无权进行定价。受到高利差的保护,商业银行依靠扩张信贷规模作为实现利润的主要手段,因此基本不需设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势必进一步深化,外部产品价格环境的频繁波动将对已经习惯原有利率决定机制的我国商业银行产生深层次的冲击。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此时,传统的内部资金管理体制日益显现出其固有的弊端。因此,借鉴先进商业银行管理经验,建立一套先进、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基于国内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技术的引入和推行将面临许多来自制度、体制、市场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妥善应对。 本文第一章首先对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梳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指资金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不同产品之间流动的价格。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从而达到精确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集中利率风险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关于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研究最早产生于跨国公司,并伴随着跨国企业的迅速扩张而被广泛使用,之后随着美国很多大型银行迅速扩张,从八十年代开始被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由于不同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管理方式不同,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关系也不尽相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组织模式大致分为货币中心银行模式、轧差平衡模式和总部集中模式。而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方法可归纳为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收益率曲线法和价格协商法。其定价模式丰要分为单一资金池模式、多重资金池模式和期限匹配模式三种。 第二章对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别介绍了其在国外和国内商业银行中的发展及应用实践情况。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在集中利率风险、科学评价绩效、指导产品科学定价、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增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高资金集中管理运作效率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利润分布格局和经营管理中的调节手段等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目前,诸多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已建立了覆盖范围包括全部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而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虽尚在初步实施探索阶段,但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 第三章对我国某商业银行实施构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具体案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该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其价格形成机制、调整机制以及定价方法。最后对该行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后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定价指导、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 第四章根据前文对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仍面临着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人民币金融市场不健全、市场上存在非理性竞争行为、人民币市场对冲工具匮乏、产品盈利性分析手段落后等诸多约束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外部金融环境构建合理的FTP曲线、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下的绩效观念、量化银行作业成本和风险成本、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等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定性研究,缺乏实证检验,并且在研究内容上也大多是介绍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缺乏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际运作层面的分析。本文的特色就在于在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某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真实案例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一般性研究与银行实际运作模式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