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下半叶,来自加勒比地区的英语作家异军突起,这些作家以其独特的异质文化背景和书写方式,成为当今世界文坛一股充满生机的力量,特别是沃尔科特和奈保尔两位来自加勒比地区的作家相继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评论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这片神奇的海域,他们也成为西印度文坛耀眼夺目的双子星。目前国内对沃尔科特和奈保尔的研究较多关注在英语文化对其的养育,而忽略其创作的加勒比文化背景。因而,本文旨在挖掘双子星文学创作的“加勒比性”,拟从三方面论证:
第一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介绍加勒比海的地域文化,以及这种地域文化下催生的加勒比式的诗学特征,从而完成对文学中的“加勒比性”的界定。结合双子星相似的成长、创作经历,阐释沃尔科特、奈保尔与加勒比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关系,论证加勒比地区是其创作的资源与灵感,为其作品能够表现出共同的“加勒比性”提供条件。
第二章,着重从语言表述、主题意象、叙事类型三方面来分析双子星在各自不同的创作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共同的“加勒比性”:语言方面,体现为加勒比的克里奥尔现象和口语化传统;主题意象上,讨论加勒比多元文化下的身份构建主题,以及海洋群岛、文化飞地、“林勃”三个具有典型加勒比地域特色的文学意象;叙事类型,以后殖民的“双重化”叙事为主导,分析奈保尔加勒比双重化之下历史记忆的重新书写,以及沃尔科特加勒比双重化之下西方经典的逆写。
第三章,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双子星的访谈录以及关于沃尔科特、奈保尔创作的部分评论的整理,探究西印度双子星“加勒比性”书写所产生的意义,及对同样处在全球化时代,且对诺贝尔文学奖凝聚百年夙愿的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