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七十年代初以来形成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支学派,他们力图从生态危机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革命”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随着全球问题,尤其是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和突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和研讨。加拿大的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考察了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建构性。建构性主要体现为对未来社会的建构动因、建构模式和实现途径:生态危机是未来社会的建构动因;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是未来社会的建构模式;马克思主义与美国民粹主义的结合是未来社会的实现途径。第二部分接着分析了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首先论述了未来社会建构前提的合理性即人的真正需要在于创造性的劳动。阿格尔提出“劳动闲暇一元论”,认为快乐存在劳动之中。接着论述了未来社会建构动因的合理性即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出资本主义本身并不能克服生态危机,要克服危机就要进行社会变革。然后论述了未来社会建构模式的合理性即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本?阿格尔批判当前的经济模式体现的是人和自然对立的价值观,而 “稳态经济”模式则使生产和消费能植根于人与自然的完全和谐之中。最后论述了未来社会实现途径的合理性即社会主义实现的辩证实践性。除了内在矛盾理论外,阿格尔还非常注重阶级意识对社会变革的积极作用,这使其学说具有辨证的、革命的实践性。第三部分考察了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首先,是未来社会革命动因理论的形而上学性。阿格尔把人与自然的矛盾看成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回避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否认各种危机同时态或历时态发生的可能性,这反映了其理论上的不彻底性。其次,是未来社会革命路径的人道主义性。阿格尔在未来社会革命路径的选择上倾向非暴力革命,<WP=4>这种人道主义的主张至今仍停留在幻想之中,很难付诸实施,不可避免地带有乌托邦色彩。最后,是未来社会稳态经济模式的乌托邦性。阿格尔主张的稳态经济难以在现代社会中立足。本文最后一部分论述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首先,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阿格尔主张分散化,但并不是一概地反对任何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这一设想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其次,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启示。本?阿格尔主张的稳态经济模式,要求实行分散化的管理即直接管理或直接民主、基层民主,这一思想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再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启示。本?阿格尔建构的未来社会主张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最后,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