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粉挤压改性及其对面条质量特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_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荞麦是重要的食品资源。因其食品化学和营养学特性,荞麦基食品被东方国家视为具有功能性的食品。食品加工人认为制造方便消费者消费的、高荞麦含量的食品,是引导消费者增加荞麦产品消费,减少慢性疾病危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明确挤压技术对荞麦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改性荞麦粉对荞麦面条质量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进而为改性荞麦专用粉的筛选和标准的建立,以及生产高荞麦粉含量、高质量荞麦面条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以荞麦米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试验,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荞麦粉挤压改性;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改性荞麦粉的动态粘度、吸水性、水溶性、淀粉分子结构等理化特性,筛选影响面条质量的改性荞麦粉的重要理化特性。设计单因素试验,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显微成像仪(FTIR-M)、物性分析仪(TPA)等分析改性荞麦粉的添加量、粒度、动态粘度对改性荞麦面条的水分状态/分布、微观结构和淀粉/蛋白质分布以及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专业感官评价小组评价其感官特性。  主要结论如下:  (1)挤压技术可改善荞麦粉的理化特性(动态粘度、水溶性、吸水性等)。物料含水量对动态粘度影响最大,加工温度对吸水性影响最大,螺杆转速对水溶性影响最大。改性荞麦粉的动态粘度是影响荞麦面条质量的重要理化特性。  (2)较高动态粘度(>7.37Pa·s),较细粒度(<75μm)的改性荞麦粉可用于改善荞麦鲜面的质量。其淀粉/蛋白质分布均匀,内部结构更致密且面筋网络均匀、连续,熟面断条率较低,质构较好,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且改性荞麦粉含量较高(50%)。改性荞麦鲜面的烹饪方法值得探讨以降低其煮制失落率。  (3)较高动态粘度(>7.37Pa·s),中粒度(106-125μm)的改性荞麦粉可用于改善荞麦挂面的质量,且改性荞麦粉含量达50%。其熟面断条率较低,质构较好,更易被消费者接受。改性荞麦挂面的烹饪方法值得探讨以降低其煮制失落率。  (4)淀粉糊化是改性荞麦鲜面水分状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淀粉降解对其影响较小。改性荞麦鲜面对水的束缚能力减弱,但束缚的强结合水含量增加,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  (5)“胶-水”模型可初步解释改性荞麦粉的动态粘度影响荞麦面条质量的作用方式。较高动态粘度的改性荞麦粉(糊化,且降解程度低)起胶粘剂的作用,粘合淀粉颗粒、蛋白质等组分,形成类似面筋网络的网状结构,使荞麦面条的内部结构更致密,面筋网络以及淀粉/蛋白质分布更均匀、连续。这有利于改善其烹调、食用品质;较低动态粘度的改性荞麦粉稀释小麦粉所含的面筋蛋白,限制面筋网络的形成。改性荞麦粉的粒度未通过影响荞麦面条的水分状态/分布而影响其质量,可能与筛分导致的改性荞麦粉的化学组分如淀粉、蛋白质等变化有关。
其他文献
为了保证供电质量,确保系统和用户在额定的范围内正常交易,对用户投入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奖惩,体现系统和用户对电能质量状况的共同责任,因此,有必要对公共联接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人画家与陶瓷生产的结合,使文人画介入景德镇陶瓷装饰。文人画介入景德镇陶瓷装饰,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不仅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价值的转化,也
在我国配电网中,广泛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称之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配电网量大面广,担负着直接为广大用户供电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生各种故障后若能快速有效地选出故障线路,对保障系统安全和人身安全、提高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有极大的帮助。但由于小电流接地系统运行方式的特点,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的故障选线,
计算机监控一直是提高压铸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所作的工作就是研究与开发压铸机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工控体系并通过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和编制组态软件予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软开关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电子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国内的车载逆变器仍然属于硬开关技术,不仅体积大,重量大,而且谐波含量大、开关频率低,尚未达到高质量的正弦输出。本论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适用于车载逆变器的软开关技术方案,详细分析了软开关技术的原理与控制策略,将移相控制技术合理利用和改进,用DSP与IGBT组...
王发忠同志1995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农学系后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农技推广研究员,现任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青海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农业
期刊
赵永德同志,男,中共党员,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后分配到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1993年任湟中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副站长、站长,2002年任湟中县
期刊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现状和软开关电力变换器的特点;其次应用模块化的思想分析零电流开关Buck变换器的工作过程,采用拉氏变换法建立Buck变换器零电流工作状态下的精确离散迭代数学模型,降低了由于附加谐振元件对于建立不同情况下系统状态方程的难度。在分析了变换器稳定运行条件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将Buck变换器仿真试验得到的波形数据利用小波工具进行了分析,判断出Buck变换器稳定运行和非稳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线损一直是电力企业较为头疼的问题,也是衡量电力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尽快的降低线损率,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