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征及其荧光性质调控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量子点是近年兴起的石墨烯材料方面的一个研究热点之一。石墨烯量子点在生物显影和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发展了一种新的石墨烯量子点制备方法。首次将Hofmann Rearrangement反应用于剪切和剥离氨水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制备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并采用TEM、13C NMR、TGA和FT-IR等方法对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保留了石墨烯的晶格结构;通过XPS和FT-IR证明,石墨烯量子点的表面被羟基、羧基、氨基和羰基等基团功能化;TEM和AFM结果表明,石墨烯量子点的粒径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用量和透析来进行控制。  2.对Hofmann Rearrangement反应剪切氨水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原理进行了探索,根据不同温度和液溴用量对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性质的影响提出了Hofmann Rearrangement反应剪切石墨烯量子点的机理。Hofmann Rearrangement反应剪切石墨烯片的起始位点为石墨烯晶格结构边缘的氨基或者酰胺基团;剪切反应依赖于NaBrO氧化双键形成羰基后与氨基形成的酰胺基团;酰胺基团被Hofmann Rearrangement反应降解为氨基后,与氨基相连的双键被氧化继续形成酰胺基团,循环往复形成Hofmann Rearrangement反应对氨水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片的剪切以及剥离作用,最终将石墨烯片层剪切成为氨基化的石墨烯量子点。  3.对影响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性质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包括不同量子点的尺寸、改变表面官能团、不同氧化程度以及热还原等因素对于荧光性质的影响。发现量子限制效应对于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影响非常明显,本论文实验制备的平均粒径为14nm和4nm,其内在状态的荧光发射中心由430 nm发生明显的蓝移到420 nm,这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采用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对氨基化的石墨烯量子点进行了表面改性,发现通过Bucherer反应得到的石墨烯量子点发生了还原,510nm区域对于氨基的荧光发射强度上升;此外,将氨基化的石墨烯量子点在氮气条件保护下经过600℃的热还原得到的产物分散到水中后,发射的荧光为半峰宽约10nm的窄峰,这种类型的石墨烯量子点目前很少被报道。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种DNA纳米结构因其稳定性,高溶解性好,可降解,很高的生物相容性,还具有很小的细胞毒性并且靶向控释更加智能的性质,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生物物理、药
低分子量肝素(LMWHs)是一类常用的抗凝血药物,与未分级肝素(UFH)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抗凝血效应易预测及出血几率小等优点,因而逐渐取代了UFH而成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类疾
[摘要]当今中国画坛上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画家赵元极的创作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后期即为独特的中西结合绘画风格的形成期,赵无极的创作深刻地展现了他从对西方非具象绘画的偏爱慢慢向中国传统绘画的返璞归真这一条主线而发展创作的。然而赵无极这种向中国传统绘画的返璞归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而是多元的,它是从中西方的艺术学和古典哲学的深度思考下,由西方非具象艺术慢慢转变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令人神往和沉醉的那种东方
该研究工作,使用反胶束体系制备TiO纳米溶胶,在保持水的浓度为0.4mol.dm前提下,制备了两种不同的水与表面活性剂比例(分别为α=2和α=1.33)的TiO反胶束溶胶,在不同的陈化时间
建立人民监督体系是我们党执政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新的重大课题。建立人民监督体系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充分的理论一致性 ;党执政后地位、权力构架、目标任务的变化增强了进
服装客户需要拍摄各种风格类型的时装大片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服装摄影是时装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时装摄影与人物摄影不同,主要在于传递商品信息,着重突出服装的款式色
该论文研究以PEO为主体,掺杂客体(NH)PMoO、HPMoO、HSiWO及HPWO,制备PEO-(NH)PMoO、PEO-HPMoO、PEO-HSiWO及PEO-HPWO质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性质及导电机理,讨论了客体物质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基于LC-MS技术,围绕人体甲状腺组织中重要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分析,开发了三种质谱定量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使用极性切换检测模式,建立了外标法结合HILIC-ESI-M
共振提高多光子电离光电谱(REMPI PES)技术是研究小分子激发态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这个报告利用量子力学含时波包传播中的劈裂算符-富里叶变换(split operator-Fourier trans
实现有效地控制非极性烯烃和极性烯烃单体共聚合是研究开发功能和优质聚烯烃材料的重要方向.利用配位配体来调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是烯烃聚合催化剂设计和合成的基本思路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