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合物包被的柔性神经微电极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假体是神经工程系统中一个非常活跃且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植入式神经微电极作为神经假体中的核心部件,其面临的挑战是实现长期稳定可靠的电刺激与神经信号记录。其中,神经微电极与神经细胞之间良好的界面性质,对于神经假体的长期临床应用至关重要。为改善神经微电极与神经细胞的界面性质,本论文针对导电聚合物包被的柔性神经微电极的生物相容性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概述神经微电极发展历程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现状,分析临床中长期植入式神经微电极的关键问题(生物相容性问题),确定以导电聚合物包被的柔性神经微电极来改善神经微电极的生物相容性作为本论文的主要方向。   其次,针对硅基底电极容易造成神经组织的严重创伤问题,开展以聚酰亚胺聚合物为基底结构材料制备柔性神经微电极的研究,制备工艺仅需两次光刻与两次金属沉积,简单实用;同时开展细胞图形化结构设计,实现对少量或单个细胞的刺激和研究,此方法与原有电极制备工艺兼容,可以同步实现。   随后,针对微型化电极电化学阻抗较高的问题,采用导电聚合物进行电极位点包被,以获取较低阻抗界面,改善神经微电极的界面性质,使其阻抗降低至原来的1/20(@1KHz),电荷注入能力提高约100倍,达到植入式微电极的基本性能要求。   最后,开展电极材料的急性细胞毒性试验、电极位点表面(导电聚合物包被与否)细胞的粘附增殖试验以及微电极的连续电刺激实验,以此综合评价导电聚合物包被的柔性神经微电极的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导电聚合物包被的柔性微电极上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与未包被柔性微电极相比,细胞粘附率与存活率明显改善;连续刺激2小时,导电聚合物包被的微电极电学性能稳定。   本论文研究工作通过导电聚合物包被的柔性微电极来改善神经微电极的界面性质,满足了临床应用对植入式微电极的基本性能要求。这将会促进神经微电极进一步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并促进神经假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其他文献
生物节律紊乱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肌肉作为对胰岛素产生响应的最大的组织,其胰岛素敏感性与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肌肉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生物节律的
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核酸蛋白复合体,保护着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真核生物中,少数物种采用同源重组途径或转座子途径复制端粒DNA,大部分物种(细胞)主要依赖端粒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有机结合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交互式生态系统。电子皮肤(Electronic skin,e-skin)属于一种可穿戴式智能终端,它能够像人
学位
随着频率的升高,尺度共度性严重制约了高功率微波源的应用和发展。光子晶体是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效应的新材料和新结构,它的出现为慢波电路突破现有频率上限以及解决模式竞争问
学位
自适应光学由于能够显著提高空间分辨率,因而在天文观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太阳活动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地球天气、太空环境以及电磁环境都有着直接影响,所以采用
学位
本论文对硕士期间从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首先对目前较有前途的NEMS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分别介绍了极紫外射线曝光、电子束曝光、聚焦离子束曝光、纳米压
用单点渐进成形(SPIF)加工两种铝合金(AA5754和AA6061),且分析材料成形后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演化,研究成形参数包括成形角(35°~55°)、进给速度(1~4 m/min)、主轴转速(50~100
氧化锌(ZnO)是一种直接带隙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因其在室温下约为3.37eV的禁带宽度和高达60meV的激子结合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有望成为新一代短波长紫外光电子材料。
在液氮温度和应变为2条件下对预淬火热压2024铝合金进行轧制,研究轧制和后续天然和人工时效对其结构和服役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分析发现,深冷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