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美主义是19世纪后期发生在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生活态度方面,它主张用艺术的精神对待生活;在艺术理念方面,它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批评的方向,对现代艺术影响深远。中国对唯美主义的接受始于20世纪初期,在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个高峰,各类文学团体对西方唯美作家的介绍与模仿都大量出现,但是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像欧洲或日本一样形成大规模的唯美主义运动。究其原因,既往一般认为中国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不适宜唯美主义的传播,本文则试图从文学传统的角度,探讨背后的多重原因。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尽管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对旧文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但是文学传统在许多方面仍然发挥着作用。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唯美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者往往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许多传统的文学理念与文学语言在他们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文学传统构成了他们的接受背景,影响了他们对唯美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表达。周作人和邵洵美是中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周作人的“美文”是唯美主义与晚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邵洵美诗歌中的感官描绘既是对欧洲唯美主义作品的模仿,也受到中国传统的艳情文学的影响。这是他们之所以与西方的唯美思想相似但又经常被认为不属于唯美主义流派的原因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尽管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对旧文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但是文学传统在许多方面仍然发挥着作用。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唯美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者往往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许多传统的文学理念与文学语言在他们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文学传统构成了他们的接受背景,影响了他们对唯美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表达。周作人和邵洵美是中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周作人的“美文”是唯美主义与晚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邵洵美诗歌中的感官描绘既是对欧洲唯美主义作品的模仿,也受到中国传统的艳情文学的影响。这是他们之所以与西方的唯美思想相似但又经常被认为不属于唯美主义流派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