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酶GLS1感知谷氨酰胺缺失并介导线粒体融合的非酶分子机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快速生长和增殖的细胞对谷氨酰胺的需求远超其自身所能合成的速度。因此,尽管哺乳动物细胞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谷氨酰胺,代谢旺盛的细胞仍需要通过吸收外源的谷氨酰胺,以提供其生长和增殖所需的碳源、氮源、能量和还原力等。谷氨酰胺参与了细胞中的多个代谢途径,对于维持细胞代谢稳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谷氨酰胺酶(GLS1)作为谷氨酰胺酵解途径的限速酶,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肿瘤药物靶点之一。大量的研究报道和药物研发集中于通过抑制GLS1催化活性从而抑制谷氨酰胺酵解途径,以期望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然而,目前对于细胞处于谷氨酰胺缺失状态所产生的细胞代谢应激调控还没有被研究得很透彻。在本论文中,我们发现GLS1参与介导谷氨酰胺缺失引发的线粒体融合,从而抑制因谷氨酰胺缺失所造成的活性氧簇水平上升,维持细胞代谢稳态。细胞通过GLS1能够直接感知降低的谷氨酰胺水平,而不是通过感应其下游的其他代谢产物,这让我们对细胞感知代谢环境改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研究结果阐释了 GLS1除其代谢酶功能之外,还能作为一个信号分子,感知谷氨酰胺水平,调控线粒体动态和代谢稳态,加深我们对线粒体形态和代谢稳态调控机制的认识,为线粒体相关代谢性疾病及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浮游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高的生命形式。作为海洋微型生物的重要致死者,海洋病毒能够通过裂解宿主调控其丰度、生产力、呼吸以及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海洋病毒的裂解作用以及其裂解产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本论文从分离纯化代表性异养细菌的病毒出发,研究了病毒裂解产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在中国南海海域探究了病毒对细菌群落代谢的影响,以及病毒裂解产物的可利用性;最后以加拿大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由来已久,使海岸带的局部地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对人工地貌改变所引发的生态学研究工作仍较少报道。本文廓清了我国苏北沿海滩涂地区沉积物元素组成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利用多种地学指标对人工地貌影响下沉积物的富营养化水平及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人工地貌影响下潮间带典型植物互花米草的株高、基径、叶片厚度、叶片数目、生物量积累等
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是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分布于各生物体内,是生物体内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易溶于水、进入生物体内无有害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抗生素替代品。天然抗菌肽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不易分离与提取,且制备的费用较高,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是实现抗菌肽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
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组织器官中,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掌握和了解在生理条件下调控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对于组织器官再造,衰老的原因,肿瘤细胞的产生及多种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果蝇因具有解剖结构相对简单的生殖腺,生殖干细胞易辨认以及多种遗传分子生化操作手段使其成为研究干细胞的出色的模型。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依
历史证据可从书面记载中找到,也可从古代文物(不论是人类创造抑或自然产物)中发掘。从这些历史证据中,后人可感受到古人遗留的有关人文、政治、法律、艺术和文化等故事。历史证据的这些价值不仅对一国意义深远,更是全人类的瑰宝。历史悠久的南中国海(以下简称“南海”)曾作为连接亚欧海上贸易的主要航道,有着丝绸之路的美誉。该地区有着大量沉船,被称为水下文化遗产。船舶沉没成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因很多,例如航行中遭遇然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被精确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早期研究发现影响细胞活性氧的小分子丁基羟基苯甲醚(BHA)、异戊巴比妥(Amytal)可以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并因此提出:活性氧最终导致细胞程序性坏死。大量研究证明细胞程序性坏死主要通过RIP1、RIP3及MLKL介导,由MLKL最终执行。那么活性氧如何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即BHA、Amytal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有待阐明。本研究利用细胞程序性坏死信
南海东北部海域是世界上海洋内波活动最为活跃的海域之一,振幅极大、且从吕宋海峡向西一直传播到陆架海域。前人已对非线性内波的生成机制、传播特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而对于非线性内波在陆架海域浅化传播时的特征、影响机制以及海洋学效应目前认识尚不清晰。本文通过综合应用现场观测、卫星遥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系统地分析了非线性内波浅化的特征、过程、环境控制因子及对海表叶绿素分布的影响。本文指出南
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是气候系统行为的重要度量,且与沿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变动和对外部强迫的响应是控制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时空演变的两个关键过程。在本文中,基于一个新颖的海洋再分析产品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4(ECCOv4)和耦合模型比对项目第五阶段(CMIP5)的模型结果,我们研究不同海洋动
氮是所有生物体必需的元素之一,调节了全球海洋大部分地区的初级生产。作为真光层内一个限制性营养元素,生物可利用氮以不同形态存在,如颗粒有机氮(PN)、溶解有机氮(DON)、铵氮(NH4+)、亚硝氮(N02-)和硝氮(N03-),并且相互之间发生快速转化。海洋有光区氮循环过程的普遍特征是众所周知的,但在量化不同形态氮之间的转化速率方面仍然存在瓶颈,尤其是同时发生多个过程的速率同步测定,在光区的氮过程速
海洋硅藻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机制对硅藻的生命活动和生态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多种环境因子都可能诱导硅藻PCD的发生,如营养盐限制、病毒感染等,然而目前对PCD发生的机制和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很少。为更深入的了解营养盐限制诱发硅藻PCD的机制和相关蛋白表达模式,本实验选取海洋中心纲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