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对碱矿渣水泥水化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矿渣水泥是一种环保高性能胶凝材料,其开发利用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碱矿渣水泥硬化体脆性大、易开裂,传统的增韧、减裂方法局限性较大,制备一种既能与碱矿渣水泥基体粘接性好、又能阻碍微观裂纹发展的增韧材料,研究其对碱矿渣水泥水化和性能的影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入比表面积大、性能优异、亲水性好、活性较高的二维片状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利用其结构特性和官能团活性,通过类晶核效应和模板效应来改善碱矿渣水泥硬化体的微观结构,并阻碍微观裂纹的发展,从而提升碱矿渣水泥硬化体的韧性,减小其开裂的风险。试验研究了GO掺量、氧化程度和片层尺寸对碱矿渣水泥水化特征、水泥石微观结构及碱矿渣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GO及GO复合萘系减水剂对碱矿渣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了GO与碱矿渣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探究提高含GO的碱矿渣水泥浆体流动性的方法。研究揭示的主要规律如下:(1)GO在碱矿渣水泥中发挥类晶核作用效应,促进碱矿渣水泥初期水化并提高水化反应程度。GO掺量在0.01%0.05%范围内,随GO掺量提高,碱矿渣水泥初始水化放热峰提前,该峰的强度也增加;随GO氧化程度增加,碱矿渣水泥初始水化放热峰滞后,该峰的强度增加;随GO片层减小,碱矿渣水泥初始水化放热峰滞后,该峰的强度增加。碱矿渣水泥的累计水化放热总量随GO掺量和氧化程度增加、片层尺寸减小而逐渐增加。(2)GO对碱矿渣水泥的水化产物具有模板效应,促进碱矿渣水泥水化生成尺寸更大、数量更多的花状LDHs相。GO在碱性溶液中分散稳定性佳,与碱矿渣水泥石基体的粘结较好,改善了水泥石的微观结构。(3)GO显著降低了碱矿渣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增加了屈服应力和稠度系数。GO掺量为0.05%时,与空白组相比,碱矿渣水泥浆体的屈服应力由8.179 Pa增加到35.245 Pa,稠度系数由0.726 Pa·S9)增加至3.774 Pa·S9)。GO掺量为0.01%0.05%,随GO掺量增加,碱矿渣水泥浆体的滞回环面积和流变性指数逐渐减小。GO使碱矿渣水泥浆体的触变性能降低,稳定性提高。(4)掺加FDN能有效提高含GO的碱矿渣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复掺1.0%-FDN能将含0.03%-GO的碱矿渣水泥浆体流动度由147.5mm提高到172.5mm。GO掺量为0.01%0.05%,FDN掺量为1.0%1.5%,含GO与FDN混合溶液的浆体流动度都大于单掺等量GO时的浆体流动度,但小于空白组和单掺等量FDN的浆体流动度。因此,直接混合GO与FDN或对混合溶液附加超声处理,GO与FDN不能对塑化碱矿渣水泥浆体产生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有关信访的文章后,对信访制度的演变、制度的设计、阶段划分、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希望使更多的人对信访制度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以Mn,Si,Cr为主要合金元素,设计并制造一种新型的低碳贝氏体钢.系统地研究了选定成分和工艺对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种在设定的等温淬火工艺条件下
介绍了利用Multicast多播技术实现快速更新多台计算机系统的方法.Multicast多播技术、DHCP服务的设置以及自动更改IP地址和计算机名方法的应用,简化了机房管理人员工作,提高
为了掌握油气悬架的动力学性能,针对工程机械油气悬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利用ADAMS/hydraulics模块,建立了油气弹簧的机械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模型,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仿
<正>赣府发[2016]13号2016年3月7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省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实施
关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争论了很久也未完全达到共识的问题。对于这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的讨论,在西方经济学阵营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以亚当&#183;斯密自由放
在文[1]的基础上讨论了随机积分用非一致Riemann和的方法刻画时所得积分(即Ito-McShsne's积分)的性质及其收敛定理。
清水混凝土(As-cast Finish Concrete)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本文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浇注振捣等多方面阐述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目前,电脑周边设备的综合品质中,工业设计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什么叫工业设计?这其中包括的东西有很多,如:产品的制造材料、外观、手感等等。相信大家也对自己正在用着的电脑外
本文采用自适应免疫进化算法来解决多用户检测问题.通过计算机仿真,无论是抗多址干扰还是抑制远近效应,此方法都明显优于传统检测方法,并且具有与最优检测器接近的误码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