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及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疾病,并且是这一年龄人群最大的疾病负担。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其抑郁表现常不典型,故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常常被漏诊,这使得许多孩子未得到合理的治疗。患有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常常伴有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及明显增高的自残和自杀风险。目前抑郁症已成为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当前,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两大类别,即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然而临床实践中,一系列问题仍存在广泛的争议,譬如面对两类治疗该如何选择、哪种具体的心理疗法或药物应该优先选用等。此前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方式的传统meta分析受限于较少的试验数量以及必须要求头对头的直接比较,因而无法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干预在内的综合排序,网络meta分析方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些局限。目的:在本部分的研究中,我们采用网络meta分析的方法分别评估多种心理治疗或多种药物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耐受性,网络meta分析是一种可以整合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并同时比较多种治疗方式的新型meta分析方法。方法:在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的网络meta分析中,共检索8个电子数据库,包括:Pub 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Psyc INFO、CINAHL、LILACS、Pro Quest Dissertations,检索时间为1966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此外,检索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站(Clinical Trials.gov)、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报告等资料。有效性的主要指标是治疗结束时的疗效,通过抑郁症状量表从基线到治疗结束时的平均分值变化来衡量;有效性的次要指标是随访期疗效,通过抑郁症状量表从基线到随访结束时的平均分值变化来衡量;治疗的可接受性定义为所有原因失访,通过在治疗结束前退出试验的患者占总随机人数的比重来衡量。在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的网络meta分析中,我们检索了Pub 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Psyc INFO、CINAHL、LILACS 7个电子数据库以及政府机构网站和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时间为自建库开始至2015年5月31日。主要指标为有效性和耐受性。有效性定义为抑郁症状平均改善程度,通过抑郁症状量表从基线到治疗结束时的平均分值变化来衡量;耐受性定义为因副作用退出失访,通过在治疗结束前因副作用退出试验的人数占人数的比重来衡量。此外,我们还计算了有效率、所有原因失访和自杀相关结果。结果:在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的网络meta分析中,共52个RCT(含3805位患者),包括9种心理疗法和4种心理对照纳入分析。关于治疗结束时的疗效,只有2种心理治疗(CBT和IPT)显著优于大部分对照(包括心理安慰剂、常规治疗和等待治疗),SMD范围:-0.47至-0.96。IPT和CBT还显著优于游戏疗法(SMD分别为-0.93和-0.80)。在9种纳入研究的心理治疗中,只有心理动力学疗法和游戏疗法没有显著优于等待治疗。关于随访期的疗效,IPT和CBT显著优于大部分对照(包括常规治疗和等待治疗),但只有IPT同时在短期随访和长期随访中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IPT和CBT还显著优于问题解决疗法。所有对照,包括心理安慰剂、常规治疗和不治疗均显著优于等待治疗(SMD范围:-0.53至-0.67)。关于可接受性,IPT和问题解决疗法的所有原因失访显著低于CBT和认知疗法(OR值范围:0.06-0.33)。在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的网络meta分析中,我们共纳入34个随机对照试验(含5260位患者),比较14种抗抑郁剂与安慰剂。关于有效性,只有氟西汀显著优于安慰剂(SMD=-0.50;95%Cr I-0.98至-0.03)。关于耐受性,氟西汀显著优于度洛西汀和丙咪嗪(OR值分别为0.31,95%Cr I 0.13-0.95和0.23,95%Cr I 0.04-0.78);丙咪嗪、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的耐受性显著差于安慰剂(OR值分别为5.49、3.19和2.80)。结论:在心理疗法中,人际心理疗法(IPT)和认知行为疗法(CBT)应作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心理治疗的首选,而其他几种疗法在此年龄段的治疗中可作为备选。此外,等待治疗作为对照可能会夸大心理治疗的疗效,而使用心理安慰剂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的结果可能更加稳健。在抗抑郁药物中,氟西汀应该被认为是目前抗抑郁药物中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最佳选择,而其他抗抑郁剂可能并不适合作为该人群的常规治疗选择。此外,在对儿童青少年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医师应该警惕可能增高的自杀风险。背景: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之一,其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并在该年龄阶段的疾病负担中居于首位。尽管研究者们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机制假说,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结论。此外,目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进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浆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对探寻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筛选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客观生物标志物、推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由主观诊断转向主观、客观综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儿童青少年健康对照的血浆代谢谱,筛选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2.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生物标志物进行功能分析,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纳入54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未用药患者、35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用药患者及89例儿童青少年健康对照。2.采用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纳入人群进行代谢物测定,比较三组间代谢物差异,筛选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3.采用KEGG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生物标志物进行通路分析,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1.在人口学特征分析中,未用药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p=0.005)、用药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p=0.002)之间在性别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三组两两之间在年龄及BMI上均无统计学差异。2.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未用药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未用药组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用药组之间存在明显代谢差异。与健康对照相比,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未用药患者血浆中发现37种代谢差异物;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未用药组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用药组之间有10种代谢差异物。3.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未用药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37种代谢差异物主要参与脂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结论: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首次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代谢特征研究。根据此研究结果,发现脂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这为探索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及研究切入点。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人工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推动林业生产发展
无极感应灯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具有光效高、显色性好、寿命长等特点。本文介绍无极感应灯的结构、发光原理、点燃过程,分析其工作寿命长的原因。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否改善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并通过观察海马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mRNA(GAP-43mRNA)、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误诊、漏诊原因,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并提高防范对策。方法:对发生误诊、漏诊的36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慢性气管炎12例
数字技术对于电影的深刻影响毋庸置疑,数字电影也成为电影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主要从电影艺术史研究的角度,思考、探讨数字技术给予电影艺术史写作所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电影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在神经细胞外的沉积。探究Aβ生
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和学生宿舍网络的特点,结合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宿舍网络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策略,探讨了高校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所在地域水资源总量匮乏,经常出现城市供水紧张的局面。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水系统退化现象严重,在气候环境改变与极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