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再分析资料的高空温度与中国探空温度资料的对比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80-2008年中国105站探空资料和NCEP/NCAR、ERA和JRA三种再分析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再分析资料的年平均和季节平均的高空温度在中国区域的可信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根据REOF分区对中国区域的I区(东北)和V区(西北)挑选代表站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在数值上,三种再分析资料温度场普遍小于探空资料温度场。就全年而言,NCEP资料在对流层上层更为接近,ERA和JRA资料在对流层中下层与探空资料更为接近。就季节而言,秋季的反映能力稍高于其它季节。
  (2)在描述高空温度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方面,NCEP资料在我国南方的对流层上层描述较好,ERA资料在我国北方的对流层上层描述较好,而三种再分析资料在对流层中下层的再现能力相当。
  (3)在时空变化特征方面,就全年而言,探空资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对流层中下层和对流层上层温度反位相变化的特征,而年际变化特征则表现出南北反位相变化特征。NCEP和ERA资料能较好地表现我国高空温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ERA和JRA资料则能较好地表现我国高空温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就季节而言,三种再分析资料的第一模态分布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而第二模态的分布在各个季节则较为一致。
  (4)用REOF进行重新分区后,可以用哈尔滨站和库尔勒站作为工区(东北)和V区(西北)的代表站,来研究这两个区域的三种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的变化特征。从气候平均的角度,对流层中低层三种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的的均方根误差较小,高层较大;JRA资料相比于探空资料的均方根误差较小,NCEP资料较大;冬季的均方根误差较小,夏季较大,V区的均方根误差普遍大于I区。从年际变化的角度,对于I区,三种再分析资料在低层的反映程度明显好于高层,冬春季的反映程度明显好于夏季,JRA资料的反映程度明显好于其它资料。对于V区,相比于I区,三种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差值普遍较大。各层次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偏差并不特别明显的变化,其余特征和I区类似。从长期变化趋势的角度,三种再分析资料在对流层低层都反映得比较好,对于I区,在300hPa以上,NCEP资料能更好地反映探空资料的降温趋势。对于V区,在200hPa以上,JRA资料能更好地反映探空资料的降温趋势。
其他文献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和伊朗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同为文明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沿线国家、近代以来都遭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在内忧外患背景下,中伊两国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进行改革,开启了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全方位的近代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西方近代教育的引入。在伊朗,西式教育的引入,滥觞于十九世纪中叶伊朗恺加王朝时期由王储米尔扎·阿巴斯发起的“Nezam-jadi
学位
有清一代,清朝与朝鲜在图们江地区开展了长期的贸易往来,最初体现为宗藩朝贡体制下的互市贸易,主要包括两国商民为贸易主体的公市贸易,同时兼具私市贸易、马市贸易等形式,其实质是在宗藩朝贡体制下进行的边境贸易,这一时期公贸易是其主要贸易形式,贸易规模较小,对两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进入19世纪后半期,清朝和朝鲜相继在西方列强的侵扰下,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浪潮。在1882年前尽管两国在图们江地区的互市贸易受
学位
积层混合云是一种降水效率较高的云系,研究发现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有其特有的云系结构,在微物理结构、动力热力结构都与一般的积状云或层状云有所不同,更为复杂,不仅存在着积状云与层状云形态之间的混合,有时还存在着冷云降水过程和暖云降水过程相态间的混合。因此,研究积层混合云自然降水发生机制和云宏、微观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对该类型降水的预报水平,对积层混合云的人工增雨作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利用新一代
本文利用NCEP/NCAR的海表温度SST月平均资料以及GODAS资料中的次表层海温月平均资料,分析了1980-2010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表层及次表层海温,分别定义了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指数与西太平洋冬季暖池海表温度指数,以此来比较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以及西太平洋冬季暖池海表温度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分别计算1979/1980-
Camargo在世界气象组织会议报告中指出,进行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和动力季节预报对预报员及公众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在很多地区,热带气旋动力预报的多种方法都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预报一直是实际预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对2004年、2006年和2010年的7月1日至9月30日
学位
基于整理的中国589站50年(1961-2010年)的月降水、温度观测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写SST)资料,通过计算干旱指数(DroⅠ),并采用REOF、小波、回归、合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a中国区域干湿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大尺度环流异常对第一显著
利用1979-2007年NCEP/NCAR2.5°×2.5°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74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OAA逐日长波辐射(OLR)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常规统计方法,计算了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侯平均序列与850hPa纬向风候平均序列的相关系数,发现从高纬到低纬东亚及西太平洋区域存在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波列,研究了此波列与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的关系,分析了此波列对夏季(6-8月)低频降水的影
学位
本文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三次发生在新疆天山地区的降水过程,并对第三次降水过程作三维变分同化和预报试验。这三次降水过程分别是2004年7月17日20时—7月21日08时的大降水过程、2007年7月15日08时—7月18日08时的强降水过程和2007年8月11日20时—8月14日08时的强降水过程。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1)WRF模式具有模拟天山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能力。同时也表明新疆地区降
学位
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影响天气的预报技巧,本文分别基于干能量范数和降水误差范数条件,利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暴雨个例(高影响天气事件)进行适应性观测研究,详细分析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暴雨个例研究中计算所得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的结构,以及所定义敏感性区域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检验了基于不同范数条件下的CNOP方法所确定的敏感性区域的有效
本文主要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多时间尺度环境气流相互作用对台风突变路径的影响。通过分析2005-2010年间北折和西折两种突变路径发现,中央气象台对西折突变路径的24小时、48小时预报接近平均预报水平,而北折突变路径突变时刻,24小时预报的距离误差达到145.6km,比平均预报误差增加了29.3%;48小时预报的距离误差达317.3km,比平均预报误差增加了68.3%。提高突变路径的预报水平,关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