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境质量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u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洋淀流域位于雄安新区上游,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政治意义。本文以雄安新区上游白洋淀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四期遥感影像、DEM数据和经济统计年鉴作为基础数据来源,基于3S技术、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学模型,从全流域、不同县域类型(平原县以徐水区为例、山区平原过渡县以唐县为例、山区县以涞源县为例)和东西大样带(按海拔梯度设置的山地—丘陵—平原过渡大样带)不同尺度,分别研究了白洋淀流域景观结构与格局特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2003-2018年),基于CA-Markov模型预测2023年景观结构变化,基于主成份分析法分析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因素,基于InVEST模型对流域生境质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如下:
  (1)白洋淀流域(2018年)林地景观面积最大,水域面积最小,其大小排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及其他>水域。平原县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两种景观类型为主;山区县以林地、草地两种景观类型为主;山区平原过渡县(唐县)以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四种景观类型为主。东西大样带尺度和全流域尺度景观结构基本相同,但与三种典型县域的景观结构比例均不相同。
  (2)2003-2018年间全流域耕地、林地的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及其他用地的面积呈增大趋势;草地面积2003~2013年间呈减少趋势,2013~2018年间略有增加;水域面积2003~2013年间呈增大趋势,2013~2018年间略有减少。平原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及其他面积逐年增加,草地面积变化规律与全流域相同。山区平原过渡县耕地、林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及其他用地面积逐年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变规律与全流域相同。山区县耕地、林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及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东西大样带耕地、林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及水域面积变化规律与全流域相同,未利用地及其他用地的面积在2003~2013年持续增加,2013~2018年小幅度减少。
  (3)2003-2018年间三个研究尺度景观格局均表现出如下规律:斑块数量增多,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景观破碎化增强;最大斑块指数不断减少,大斑块对流域控制逐渐减弱;斑块形状呈不规则、复杂、不稳定方向发展;景观异质化程度增大。但相同地形区域内,不同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不同,不同地形区域的同一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也有一定的差异。
  (4)基于CA-Markov模型预测2023年景观格局如下(不考虑今后社会政治因素的干扰):全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将减少,其他景观类型面积将增加。东西大样带的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将减少,其他景观类型面积将增加。平原县耕地面积减少,其他景观类型的面积将增加。山区平原过渡县耕地、林地、水域的面积将减少,其他景观类型面积将增加。山区县林地面积将减少,其他景观类型面积将增加。
  (5)影响白洋淀流域2003~2018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共提取4个主成份,分别为:经济因子、社会因子、人口因子与自然因子。其中景观格局变化主要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呈极大的正相关,与第一产业构成呈极大的负相关;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降水呈正相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
  (6)基于InVEST模型对白洋淀流域生境质量分析结果显示:整个白洋淀流域和东西大样带的生境质量均值2003~2018年间整体呈下低趋势,全流域生境质量处于低等、较高等栅格数量呈增加趋势,中等、高等呈减少趋势。东西大样带生境质量处于低等栅格数增加最大,处于中等和高等栅格呈减少趋势,较高无明显变化。平原县生境质量均值呈减少趋势,中等级生境质量栅格数量在2003~2018年间呈减少趋势,其他等级呈增加趋势。山区平原过渡县生境质量均值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减少,低等、较高等生境质量栅格数呈增加趋势,中等、高等呈减少趋势。山区县生境质量均值较稳定,低等、较高等生境质量栅格数呈增加趋势,中等、高等呈减少趋势。2023年白洋淀流域生境质量预测结果显示,3个尺度地区生境质量与2018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平原县生境质量均值下降幅度最大,山区县生境质量均值下降幅度较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