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6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中美贸易战”事件暴露了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严峻问题,让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实力与发达国家,尤其是顶级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已不仅仅是经济转型升级、谋求新发展思路的必然要求,而且成为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国际博弈的重要标准。《中国制造2025》指出,目前国际产业格局正处于重组阶段,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式转变形成历史性交汇,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创新驱动”为基本分针,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十三五”规划也指出,无论是高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培育新型产业,才能实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企业研发团队作为制造企业知识密集型组织,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依托部门。
  在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成员间通过知识转移的方式实现资源互补和协同发展,促使团队内部知识不断增值,成员间能否持续稳定的进行知识转移决定了团队知识创新能力大小。因此,知识转移是研发团队知识创新活动的本质,是制造企业发展进步、变大变强的必要过程。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成功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知识技术创新,带动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知识的情景依赖性、垄断性、隐匿性等独特属性,知识转移作为知识流动与共享的主要行为表现,研究其微观机制既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知识管理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基于团队效能、知识协同、博弈、社会网络、复杂网络等理论和思想,首先从条件、情景与演化过程多视角对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进行了深入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实证验证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的影响因素模型,全方位深入剖析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问题,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提升的对策建议。
  首先,确定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界定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内涵与特征;通过梳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研究相关理论,构建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明确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活动持续稳定开展的有效条件。知识转移行为的持续发生是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对知识转移活动的系统研究首要考虑的便是其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从研发团队成员知识转移行为发生的条件视角入手,以知识转移收益函数为切入点,运用静态博弈、重复博弈、演化博弈,逐渐放宽条件,系统研究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条件、稳定性和持续性。
  第三,探究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嵌入情景。由于知识的“非正式化”属性,组织内知识活动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因此网络嵌入情景作为外部环境是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活动的关键因素。从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仿真实验及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所嵌入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机理。
  第四,揭示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演化过程规律。从知识转移动态演化过程视角入手,利用演化博弈与复杂网络理论,以无标度网络为知识转移演化载体,通过数值仿真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过程。
  第五,构建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的影响因素模型。从全局视角出发,以条件、情景与演化过程研究为基础,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情景因素、条件因素和演化过程因素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构建了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影响因素模型。
  最后,提出了促进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提升的保障措施。从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情景因素(加强团队内部社会网络建设)、条件因素和过程因素(提高知识转移能力与意愿、重视知识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提升的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three essays. In all essays subsistence consump-tion is a key factor. The first essay investigates the positive implication of sub-sistence consumption on business cycles
学位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有共识的事实:领先大国的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有极大的影响,并且能推动新模式的构成。经济学家们不断争论多边贸易协定和区域主义策略的功效,但世界金融危机使欧盟和中国这样实力强大的国家意识到开发北非贸易的机会,也认出这片市场拥有最佳可持续使经济复苏的潜力。鉴于中国在北非有明显的贸易交流,欧盟已意识到中国日益增长的存在并担忧中国的参与能直接影响欧盟已建立的商务交易,特别是能源和自然资源
学位
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中国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利用互联网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零售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加快了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线上渠道视为重要的信息、服务及产品销售渠道,如企业自营在线商城(Self-owned Online Mall:SOM)和第三方在线平台(Third-party Online Platform:TOP)。在实践中,企业一方面出于品牌及战略考虑,希望发展SO
学位
科技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激烈,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和引致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其以规模扩张为主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我国面临资源环境的极大约束,加之制造业技术的弱原创性以及高模仿性导致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大且利用率低。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步入“四期叠加”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严重失衡,加之“人口红利”渐逝,用工矛盾凸显,要素成本上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逐渐从增加要素投入
学位
传统的燃油交通方式引起了诸如交通拥挤、能源耗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绿色的交通方式。随着共享经济、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单车项目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共享交通出行方式和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共享单车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企业的注意,迅速在中国许多城市和一些海外城市推广开来。然而,在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仍旧较低,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
学位
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利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开放式环境下,诞生了新的经济主体——互联网新创企业,和新经济发展模式——平台经济模式。这不仅对传统经济模式产生冲击,更与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产生了碰撞。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号召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进用户体验和增强产品创新性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日益开放、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价值不再由某一单一企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城镇化进程与农业农村变革,农户逐渐分化形成了小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方式,以及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称为现代中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小而散”的农户,这一传统经营模式也是农业转向批量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型超市和连锁经营催生了“农超对接”,但“农超对接”过程中分散农户处于谈判弱势地位。而基于契约的农户横向
近年来,超市、卖场、专卖店和便利店大量出售零售商拥有品牌产权的自有品牌产品。在欧洲、美国以及加拿大,其市场平均占有率已分别达到35%,19%和25%。在中国,约有60%零售企业正在开发和销售其自有品牌产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推广自有品牌产品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巩固商品供应链纵向谈判力以及摆脱零售业微利时代的必然选择。然而,在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对自有品牌产
学位
对于深入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间,创新来源呈现多样化,在其特有的创新资源禀赋和技术积累条件下,究竟哪种创新路径才是真正有效和适合的,选择何种创新路径更有利于驱动本国创新持续发展,这也是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型过程中,中国整体创新基础较弱和地区创新水平分布差异显著,面临着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转型变革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处在总体发展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而随着
2017年国务院发文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与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靠产品输出或劳务输出不同是,如今变成了品牌输出、文化思想输出、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输出。然而,在国家和业界高度重视中国品牌建设、打造全球品牌的同时,相比国外的全球品牌,中国跨国公司品牌在打造消费者-品牌关系,创造品牌附加值,提升品牌价值方面还比较薄弱。而从品牌价值观的角度切入,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