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中柿蒂纹的演变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传统文化为发展内核的文化经济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纹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成为行业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柿蒂纹的研究为起点,为了在工业设计生产的背景下将以柿蒂纹为代表的传统纹样更好地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对柿蒂纹的定义、柿蒂纹形式以及内涵的演变以及当下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分析与研究,并针对现有应用方法的不足进行改良,最后根据研究成果对柿蒂纹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应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实地调查法、市场调研法、归纳总结法、纵横比较法以及设计实践法。研究认为柿蒂纹是一种呈十字对称状的、以四瓣四出尖叶为主的、非写实的、总体呈现方形或菱形的或形似柿子蒂的并且有变体的纹样,并以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铜镜上以及唐代丝织物上的柿蒂纹为代表,并根据柿蒂纹形制的特点将柿蒂纹分为以下三类:春秋战国至汉代时铜镜上的柿蒂纹多与几何规矩纹、四神、星云、兽首组合出现,是一种抽象的简单几何纹;唐代开始柿蒂纹作为丝织物上装饰的主题纹样,是一种偏写实的几何化花叶纹;最后柿蒂窠继承了柿蒂纹的形制作为高档丝织物上边框底纹。在综合柿蒂纹图像演变背后政治、宗教与审美的多重因素的影响后认为先秦时期的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对农业生产的叙述孕育了柿蒂纹的前身;春秋战国至汉代当艺术、审美被统治阶级以及道教所束缚时,柿蒂纹集中大量地出现在道教的法器铜镜上,这时的柿蒂纹所代表的更多的是道教的神秘内涵;经历过东汉艺术审美世俗化、魏晋南北朝开始的文化中心南移和唐代花鸟绘画的流行,柿蒂纹的装饰主体从神秘的铜镜变为人们日常穿戴的丝织物上,这时的柿蒂纹更多的是一种贴近生活的装饰性花叶纹而并非宗教符号;宋代时艺术、审美完全挣脱政治以及宗教的束缚,在讲究规矩章法以及吉祥寓意的背景下,柿蒂纹也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带有吉祥寓意的边框底纹,与其他纹样组成更为复杂的组合纹样。经市场调研得知目前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平面和立体两大方向,应用方法主要有直接应用、纹样变形、纹样插画化、材质创新以及采用复古的配色等手法,但设计也主要集中于平面设计,缺少立体设计。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在采用上述应用方法的同时还结合了工业设计的生产背景,在进行平面设计的同时更注重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立体设计,形成了四个柿蒂纹的设计应用案例。
其他文献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受环境问题困扰。自“十三五”规划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质量得到一定改善,但水环境中含氧酸根的危害依然严重,尤其是铬酸根、磷酸根。由于普通生物炭去除阴离子的能力相对较低,常通过改性增强其对含氧酸根的吸附能力;而以氧化镧为代表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对阴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因此通过镧改性生物炭可有效吸附废水中的含氧酸根。本文以两种藻类多糖
河口沉积物是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体中碳、氮、磷等物质的重要储存场所,且其常年受到潮汐的强烈作用。潮汐会影响河口沉积物的迁移、转化和养分释放,但目前对于潮汐循环对河口沉积物养分释放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论文通过潮汐循环装置模拟不同强度的潮汐扰动,探究潮汐循环对胶州湾大沽河口沉积物中氮、磷、溶解性有机质(DOM)释放的影响,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模型,预测潮汐循环作用下沉积物中氮和磷的
皮影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意识和文化内涵。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中的服饰图案蕴含着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传统的文化内涵,是人类艺术创造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形式愈加多样化,皮影艺术正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的危机。为了使其更有效地融入信息化的社会、实现更加广泛地传播,本文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皮影图案的研究中。一方面可以实现准确客观的识别及数字化的保存;另一方面
绿色矿山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矿山综合建设模式,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通过改变传统的矿山建设模式,促进矿山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我国对于绿色矿山建设仍处于试点阶段,评价指标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也需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选用。本文专门对莱州湾南岸滨海典型卤水矿这一特殊矿产资源的绿色矿山建设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我国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引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工艺美术品即墨花边传承保护与发展领域的研究价值。即墨花边作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针法工艺、色彩图案、面料材料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运用价值,目前有许多产品种类值得去尝试,通过以服饰品为载体来发现即墨花边的在现代的实用价值和转化规律。本次研究首先以发展即墨花边在服装设计中的可行性为研究目标,采用访问走访法、参观当地博物馆、问卷调查法、实物
卤代有机污染物(Halogenated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是海洋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之一。HOCs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具有强大的亲脂性,往往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和母体转移对海洋生物,特别是长寿生物,表现出毒性效应。其中,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
目的:通过构建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继发肺癌的列线图(nomogram),探讨ILD继发肺癌的危险因素,提高ILD继发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本研究主要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ILD患者,共计968例,其中因为数据不全,病历资料残缺等原因剔除部分患者,最后共计纳入601例
根系微生物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吸收、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植物可以通过调控根系微生物组成和结构来应对外界胁迫,然而在有机-无机复合污染土壤中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相应调节策略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铜单一污染、菲单一污染、菲-铜复合污染对小麦生长发育以及小麦根系微域微生物群落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根表对根内微生物的定殖起着过滤和筛选的作用,小麦根内微生
本文以黄河中游伊洛河流域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各基层水文站职工为研究对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水文职工户外作业服,课题设计结合人体工学,以人为出发点结合功能性与实用性,满足水文行业工作者对服装的功能性需求,并深入基层调研现有水文站职工户外作业服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和改良方案。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有关水文行业户外作业服的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的研究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及
在现实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出行者认知能力有限,出行者出行选择过程中会存在感知误差。研究还表明出行者会表现出行为人特性。基于此背景,本文采用目标导向型分析方法刻画出行者的行为人特性,同时考虑出行者感知误差的存在,探讨出行者受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影响下的路径选择行为,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出行者在路径选择过程中会对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