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bin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代更迭的过程中,当代艺术随着社会特征多元化的脚步发展起来。“八五新潮”之后,中国当代艺术进入转型时期;不久之后又产生了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艺术现象——“新生代”艺术,其中,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有刘小东、方力钧、喻红、岳敏君等等一群艺术家。而“80后”这个名词,带有着鲜明的改革开放的气息,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而这一代也是当代艺术的接班人之一;目前还没有一种所谓的属于“80后”的艺术风格或流派,但“80后”作为当代艺术的新兴力量,“80后”艺术作为一种著述的需要,“80后”的作品作为一种现象,越来越引人注目,他们也在渐渐影响着艺术的潮流。“80后”虽然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导者,但却是重要的参与者,还需要不断的实践。不过,当代艺术如果用年代来划分显然不够客观,本文因行文的需要才将“80后”一代拿出来与“新生代”进行比较论述,并不是要割裂划分艺术群体;这种划分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相应特征,那是属于出生于不同时代的群体的生活状态,一种整体的精神面貌,基于艺术家对时代特征敏感的把握和不同的感受,而在艺术创作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表现。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80后”也会像刘小东那一代一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历史”,而渐渐产生深远的影响。将“80后”放置在中国现代艺术历史进程的坐标上,探析“80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的一些特点,笔者从分析时代特点入手,从而了解时代、社会因素对他们创作理念的影响,基于笔者本身就是“80后”,以自我对同辈人的接触和了解,及通过相关书籍的查阅和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一些个案和作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以刘小东为代表的“新生代”和“80后”这一代,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下,艺术创作中情感表现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的特点。本文的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发展起来的“新生代”以及“70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和时代特征,重点论述刘小东,以他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作为对比源;本文的第二章着重阐述了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时代背景、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分析那些影响艺术家在创作中情感表现的因素,以及他们的发展现状;本文的第三章主要通过分析具体的作品和艺术家的个案,去论述在当代艺术中一些典型的或具有潜力的“80后”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挖掘他们艺术创作中独特的情感表现。总之,要探析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继承与创新的“80后”青年艺术者在思考什么?作品作为情感的表现形式透露出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价值和特点?进而分析出在作品的情感表现上与刘小东那一代艺术家的不同之处;“80后”艺术家明显有了不同的关注点,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以独立的思考与姿态,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其他文献
园林药用植物是指将药用植物作为绿化素材应用于园林建设中,使其在充分体现园林绿化作用,给人们带来感官享受的同时,还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从而获得生态、观赏、药用及经济价
人像识别系统以人脸信息为基础,网上比对进行身份确认,具有直观、高效、准确、方便等特点,将填补目前公安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实现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在押人员、
本课题以陈修园《女科要旨》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及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着陈修园“尊崇经典,崇古但不泥古”的学术思想,继续深入研究,总结其在
目的:明确"施氏整肩三步九法"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进行评分,治
一、“海燕”如何斗《群魔》“大起大落的高尔基”熟悉苏俄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高尔基(1868-1936)在苏联时期拥有的官方声誉是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企及的。除了下诺
<正>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为了上好一节课,常常是将文本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做到"有备无患"。当然,这里不是指在课堂
目的:探讨不同致炎剂致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的特点。方法:实验第1d和第3d大鼠皮下注射空气20ml;第6d,大鼠皮下注射空气10ml,然后向气囊内注入不同致炎剂———角叉菜胶(Ca
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城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教师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农
达达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艺术流派,在20世纪艺术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音乐领域,埃里克·萨蒂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达达主义者,他的许多观念体现了达达主义的审美标
<正>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困扰各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及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