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介质氡大尺度迁移的分形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zhixingki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岩体介质内部存在大量空间结构复杂且不均匀的裂隙,裂隙之间相互连通构成裂隙网络。大量源自地表深处的氡通过裂隙网络长距离迁移到达地表,成为地下工程及资源开采等行业工作环境氡浓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使这些领域的氡防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开展岩体介质氡大尺度迁移研究,对相关领域氡污染及防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氡的半衰期只有3.8天,根据传统均匀介质氡迁移理论,岩体中氡的迁移距离不超过10m。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反映岩体介质非均匀性、各项异性的氡大尺度迁移的理论模型。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及试验验证等研究方法,建立了裂隙介质氡大尺度迁移的理论体系,并对影响流体流动的裂隙粗糙特性进行分析,取得的主要结论和成果如下:(1)结合分形理论和离散裂隙网络(DFN)模型,建立了能够反映天然裂隙不均匀性与各向异性特征的裂隙介质模型,其中裂隙位置与裂隙长度根据双幂律一阶模型确定,使用多级联乘方法获得裂隙中心位置,von Mises-Fisher分布函数确定裂隙方向,裂隙开度由对数正态分布方法获得,利用椭圆模型表示裂隙的空间几何形状。(2)建立了裂隙介质氡大尺度迁移的平衡方程,并利用有限元(FEM)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利用天然岩体裂隙参数建立了三维分形DFN模型,详细介绍了生成模型的参数拟合方法。对模型氡析出率进行求解,同时研究了模型的裂隙强度和尺度效应。拟合得到不同分形维数模型的表征单元体(REV)。(3)为研究裂隙微观几何形貌,引入了裂隙粗糙度及其特征参数裂隙粗糙度系数的概念。利用光学三维扫描系统提取了裂隙试样表面形貌与几何特征参数,通过(52表征法和点对关联函数方法分别计算了试样的和分形维数1′),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拟合得到,1′)可以作为的预测参数。对不同采样间距下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不同采样间距可以获得不同的裂隙几何特征,当利用某一采样间距获得的结果与裂隙面整体几何特征一致时,即可得到最佳采样间距。(4)利用天然露头的分形DFN模型研究了对氡大尺度迁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裂隙介质氡析出率与呈负相关关系,对以水为介质的氡大尺度迁移有较大影响,模型及裂隙尺寸越大,对氡迁移的影响就越高。
其他文献
玻璃作为一种非晶态物质,具有长程无序性,可实现对多种放射性核素的固化。玻璃-陶瓷作为稳定晶相与玻璃的混合体,既可以提高放射性废物在固化体中的负载量,又可降低放射性核素在玻璃体中的迁移,是一类很有前景的固化体。本研究以铀尾砂为原料,以微波烧结工艺为技术支撑,制备Na2O-Al2O3-Si O2体系玻璃及氧硅磷灰石玻璃陶瓷固化体,实现对多种放射性模拟核素Sr2+、Nd3+和Ce4+的一元、二元固化。探
学位
放射性废物随着核能的发展而产生,其安全处理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关。高放废物中的锕系元素(An)具有放射性强,半衰期长,生物毒性大等特点,导致安全处置难度大,是放射性废物处理的难点。而高放废物的处理通常采用玻璃和陶瓷固化的方式,尤其是陶瓷化在废物包容量和稳定性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粉煤灰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业废物,可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本文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材料,以Nd元素作为模拟A
学位
《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提出:加快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持续实施已关停铀矿冶设施的退役治理和环境恢复,确保辐射环境安全。铀矿冶设施的铀尾矿库是核燃料循环中的重大放射性危险源,铀尾矿库滩面是氡析出的主要通道,退役治理后的铀尾矿库滩面氡的析出率应控制不大于0.74 Bq·m-2·s-1。尾矿库滩面的失稳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放射性污染,为减少滩面氡的异常析出通常采用多层覆盖层进行控制,多层覆盖比单
学位
在地浸采铀工程中,普遍涉及含矿层多孔介质的复杂渗流问题,其中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地浸开采低渗砂岩型铀矿是否可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低渗含铀砂岩的孔隙特征及渗流特征进而评估含矿层的渗透性,对地浸采铀的井型井距工艺参数设计和提高浸出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研究低渗透含铀砂岩的孔隙分形特征并建立分形渗流预测模型,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地浸出采铀物理化学渗流机理与渗漏范围预控研究”项目,以
学位
铁硫氧化代谢是浸矿细菌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主要途径,其代谢产物是细菌浸矿过程中促进矿物氧化分解的主要氧化剂,但铀矿石中由于硫的缺乏导致铁/硫比例不适合浸矿菌群的稳定生长,难以保持菌群的氧化活性,这使细菌浸铀实践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铀矿细菌柱浸体系作为非均相体系,矿层不同深度都存在差异性的溶液渗流、溶质扩散、生化反应、细菌分布、钝化层形成演化等过程,这将影响铀矿细菌浸出的效率及体系中铀浸出的均衡
学位
尾矿坝在运行过程中经历多次降雨与水分挥发,其浸润线会反复变化,使得坝体处于循环的干湿状态,此种情况下,尾矿坝的稳定性以及堆坝效益皆会受到影响,目前对其在此种状态下的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而此状态下的过程十分复杂。基于此,进行干湿循环作用下尾砂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细观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自制干湿循环实验装置更新传统干湿循环过程,研究了尾砂固结过程中的受力特征,以室内直剪试验结果为基础,借
学位
微生物在致密性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运动是制约微生物岩土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以及微生物开采效率的关键问题。尾矿库作为矿山的三大控制工程之一,近年来由于选矿工艺的提高,尾砂粒径越来越细,导致其渗透性降低,在外在荷载作用下,坝体易发生溃坝。为此本文以尾细砂为研究对象,以增大尾矿坝渗透性为目的,筛选产有机酸微生物——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探究温度、pH、矿化度、营养物质浓度对微生物迁移活性的影响,运用SEM、XR
学位
海上浮动核电站具备经济性高、机动性能优异、用途多样等优势,是未来核能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但船体空间的限制性和海洋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海上浮动核电站带来了巨大的运行风险,一旦发生放射性核素泄露的事故,将对海洋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若能掌握严重事故放射性核素迁移规律,能够减小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本文以海上浮动核电站破口事故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模型对该事故下放射性核素迁移规律展开数值
学位
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具有酸性强、铀含量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其修复是地浸采铀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本文先从西北某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采取砂岩铀矿样,同时制备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模拟水样,构建模拟修复反应的地下水及地下水-岩心样微模型;再向微模型中分别加入硅酸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硅酸钠-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监测其中p H值及铀离子、硅酸根、磷酸根、金属离子、
学位
随着我国核能开发利用和国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铀矿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铀采冶及核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渣和废弃物被贮存在铀尾矿库中进行集中管理和退役治理。目前我国铀尾矿库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在露天环境下,铀尾矿库中的尾渣经长时间风化、侵蚀和雨水淋溶,不仅会以气态方式扩散,还能通过渗透作用污染库区附近农田、土壤和河流,并对周围居民造成潜在且长久的辐射危害。因此,对铀尾矿库放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