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类视觉的目标分割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产品质量进行自动化检测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在各类自动化检测方法中,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未来自动化检测方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技术。实际上,工业生产中的大多产品缺陷(如钢板成型过程中的表面缺陷等)均可归结为某种具有特定视觉特征的目标,对这些目标进行精准分割可为后续处理提供目标位置、形状等基础且关键的信息。因此,通过分析并量化不同目标的主要特征,并针对该特征提出相应的分割算法,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针对产品缺陷的检测、识别、量化以及分析,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自动化程度。虽然目前已有大量检测方法及系统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但现有研究往往存在如被研究的工业生产过程特殊性强,提出的方法或系统针对性强故适用于其它工业场景的广泛适应性差、人为参与过多导致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或系统的计算量大导致其即时性和在线实时反馈能力差、对环境变化、特殊工况的鲁棒性差等诸多问题,极大限制了工业检测的通用性、自动化程度、智能程度以及批量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际生产的检测过程中发现,图像目标边缘与低对比度干扰常成为阻碍检测准确率提高的因素。因此,研究适用性强的自动化目标检测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提出理论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的方式研究目标分割,以提高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客观性、效率以及应用范围。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模仿人类视觉对不同场景的分类选择处理机制,提出一种自适应目标分割技术,并通过工业生产中的四个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实验验证,依据实验结果讨论所提出技术的准确性、检测速率以及鲁棒性等。该技术不仅为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提供解决思路,也在工程实际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2)针对无干扰高敏感边缘目标,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预处理以及局部灰度统计特征的分割策略。并以脆性材料磨后表面质量检测为例,搭建相应实验系统,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该策略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及该分割策略在磨削模式判断、磨削参数调整中的潜在价值。(3)为提高有干扰高敏感边缘目标的分割准确率,采用双层超像素的目标分割策略。通过开展金属冷轧过程中表面覆盖的透明油污检测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该策略是有效的,也论证了该策略对冷轧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具有实用性。(4)使用融合显著性估计与模糊聚类的分割策略,以解决无干扰低敏感边缘目标的分割问题。并将该分割策略应用于脆性材料磨后亚表面损伤检测,通过实验及其结果分析,验证该策略的正确性与准确性。通过对该分割策略的检测速度、鲁棒性等特性的进一步分析,证明该分割策略在批量处理的广泛应用性。(5)结合显著图与灰度原图,构建一种针对有干扰低敏感边缘目标的分割策略。通过金属材料加工后亚表面白层检测的应用实验,验证该策略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分割策略的自动化程度、鲁棒性等特性,以证明该分割策略是可行与先进的。
其他文献
基于湖北省的疫后社区社会心理,"五社联动"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框架,其核心内容是探索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要素在社区中与"两委"如何联动,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作为"五社联动"的焦点内容之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厘清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是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社区乃至基层社会治理的。
期刊
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该部件的热误差对数控机床工作台的定位精度影响很大。为了探索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结构耦合机理的关键共性技术,本课题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项目编号:2013ZX04011-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轴数控机床的热力耦合机理及同步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及“基于装配质量的滚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作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直备受关注。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节点具有通信能耗高、数据处理能耗低的特点,使得数据传输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热点。在网络中,数据流过大而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引发拥塞,导致数据包的延迟增加。链路容量的分配也是一项
随着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和规模日益增加,保证其长期可靠运转正变得愈发困难。尤其在严重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核电等),一个很小的故障如果未经恰当处理,即可引发灾难性事故。为使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的性能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容错控制技术在上述领域中备受关注。在过去三十年间,基于解析冗余的容错控制方法得以迅猛发展。该方法无需任何硬件备份,而是用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完成系统中各部件间的功能冗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由早期的物料搬运、点焊、弧焊、涂胶密封、冲压压铸等简单操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加工领域,如:制孔、铣削、磨削以及搅拌摩擦焊等高精度金属切削加工,从而替代人工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工业机器人相比于传统数控机床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好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高铁等需要在装配现场开展大量钻孔、镗孔、磨削和铣削等切削加工的场合,由于需要装配的
近年来,智能材料的开发与使用,已经成为现代高技术与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材料是一种能够感知外部信号刺激,自身可执行动作的材料,可以作为新型驱动器应用在机器人领域。智能材料驱动器已经成为开发仿生、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的重要驱动功能器件,其制备、建模、控制及应用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针对智能材料驱动器在机器人系统中作为末端执行部件的应用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微操
硅钢材料主要用作电机、变压器、电器以及电工仪表中的磁性材料。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采用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进行表面缺陷检测与识别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表面缺陷的精准定位与识别受到硅钢企业的重视,并投入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本文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相关技术对目前硅钢表面缺陷检测和识别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硅钢表面图像模式复杂,本文采用分级检测与识别的机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加工领域。与传统的数控机床相比,机器人加工具有加工成本低、工作空间大、高柔性的优点,多应用于大尺寸的复杂曲面加工领域及大型工件的钻削加工领域。但是,由于刚度的限制,机器人加工主要针对低切削力和较低精度要求的零件加工领域。目前的机器人加工系统大多使用传统数控系统领域中的ISO6983标准(G/M代码)作为编程数据接口,首先使用CAD/CAM系统生成零件
在许多公共场合,仅依靠一种安全检测设备很难真正实现综合的多信息检测。要采用一套完整的技术对被检对象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类以全面控制一个区域的安全,目前国内外仍无法有效实现。本课题通过对国家职能部门的调研,根据其对重点控制的违禁品和习惯采用的安检模式和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多信息融合的整体方案。我们对几种常见违禁品的多信息数据进行了采集和重构,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完成了一套综合性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多种多样的新型网络应用不断涌现,不仅网络应用的种类愈加纷繁复杂,而且用户对各类型网络应用的通信需求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另外,用户更加关注服务体验,即使对于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其通信需求在不同的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下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网络在各类应用的通信路径上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络功能,以独特的分组处理及转发操作满足差异化的需求情形